感冒初期中医护理有哪些简单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感冒作为常见外感疾病的一种,尤其在季节交替、气温变化明显时,人体很容易受到风邪、寒邪或热邪侵袭,引发感冒。中医认为,感冒初期邪气初犯人体,病位较浅,此时若能及时采用有效的护理方法,可对病情发展有效阻断,使不适症状明显减轻,促进身体康复。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种简单易行的感冒初期中医护理方法,普通人在家就能操作。
一、调畅起居:为身体筑起“防御屏障”
中医强调“起居有常”,感冒初期,对生活作息合理调整,能为身体恢复创造良好条件。首先要使睡眠充足得到保证,中医认为“人卧则血归于肝”,如果睡眠时人体气血可以得到濡养,免疫力也会相应提高。感冒初期如果存在乏力、精神不振的感觉,不妨将休息时间适当增加,避免熬夜,每晚尽量在22点前入睡,保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让身体有足够精力对抗外邪。其次要注意保暖避邪,感冒多因外感邪气所致,初期邪气未深,若再次受凉或接触风寒,会使病情加重。中医认为“肺主呼吸”,清新的空气对肺部功能正常运作非常有利。感冒初期,室内要定期保持开窗通风,每天最好在2-3次,每次半小时左右,使空气保持流通。
二、合理饮食:助力身体“扶正祛邪”
感冒初期,饮食调理尤为重要,合理的饮食能为身体补充营养,增强抵抗力,帮助身体抵御邪气。中医认为“病从口入”,感冒期间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以免加重肠胃负担,影响病情恢复。要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中医认为“水为生命之源”,多喝水能促进身体新陈代谢,帮助排出体内的邪气和毒素。感冒初期若出现咽喉干燥、疼痛等症状,可适当饮用温开水、淡茶水或蜂蜜水,既能滋润咽喉,又能补充水分。可适当食用具有食疗功效的食物。中医讲究“药食同源”,不同类型的感冒初期,适合的食疗方也有所不同。若感冒初期表现为怕冷、无汗、流清鼻涕、咳白痰等风寒感冒症状,可煮一碗生姜红糖水饮用,生姜性温,能发汗解表、温中止呕,红糖能补中缓急、温而补之,两者搭配能有效驱散风寒,缓解不适。若感冒初期表现为发热、咽喉肿痛、流黄鼻涕、咳黄痰等风热感冒症状,可食用冰糖雪梨羹,雪梨性凉,能清热生津、润燥化痰,冰糖能补中益气、和胃润肺,适合缓解风热感冒初期的燥热不适。
三、外治疗法:简单操作缓解不适症状
感冒初期,采用中医外治疗法,能对病变部位产生直接作用,使不适症状可以快速缓解,且操作简单,适合家庭使用。中医认为,人体穴位众多,通过对特定穴位进行按摩,能对经络进行有效疏通,调和气血,使身体抵抗力显著增强,使感冒症状得到缓解。按摩太阳穴能够起到疏风清热、止痛醒脑的作用,使感冒初期的头痛、头晕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按摩时用双手拇指指腹对风池穴进行按揉,以感到酸胀且舒适为宜。艾灸作为中医常用外治疗法的一种,通过对穴位进行温热刺激,能有效驱散寒邪,适合感冒初期风寒感冒患者。艾灸大椎穴能起到振奋阳气的作用,同时有效疏风散寒,使风寒感冒初期的不适症状得到有效缓解。
四、情志调节:保持良好心态促进康复
中医认为不良情绪会对人体脏腑功能产生不利影响,使其免疫力降低,对患者感冒恢复非常不利。感冒初期,患者可能会因身体不适而出现负面情绪,此时要注意情志调节,保持良好心态。要学会适当进行放松心情,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可以通过听轻音乐、与家人朋友聊天等方式,使其注意力转移,使不适情绪得到有效缓解。要保持乐观心态,是常见疾病,只要及时护理,很快就能康复。还可以适当进行一些轻度活动,如散步、太极拳等,适度的运动能够对气血运行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使身体抵抗力显著增强。
感冒初期采用中医护理方法,从起居、饮食、外治、情志等方面进行调理,操作简单、安全有效,能对不适症状进行快速缓解,对病情发展起到显著阻断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如出现高热、剧烈咳嗽、胸闷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