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骨骼强度与运动——哪些运动能增强骨密度?

2025-09-26 09:30:27 宁波市镇海区中医医院骨伤康复科 蒋科杰

  骨骼就是人体的骨架,支撑着身体的重量和活动所需的力。因此,人的年龄越大,骨密度越低,骨骼就越脆弱,也越容易受伤。所幸,适量运动能够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增强骨密度的运动方法,帮助大家保护好自己的骨骼健康。

  一、运动如何影响骨密度

  骨骼不像肌肉一样柔软,而是活跃的器官,处在不断更新修复的过程中。运动时,骨骼会受到不同大小的压力和力量,这些力的作用促使骨细胞增生修复,最后达到增加骨密度的效果。所以,常做负重运动、加强骨骼力量训练能有效地提高骨密度,减少骨折的发生。

  二、哪些运动能增强骨密度?

  1.负重运动

  负重运动是运动时骨骼、肌肉要负担自己体重或外加重量的运动。这样运动可以给骨骼产生一定的压力,刺激骨组织生长,从而增强骨密度。负重运动有走路、跑步、跳跃等。

  走路:虽然走路看上去是最简单的运动,但是它对骨密度的提升一样有效。特别是快走,它可以增强下肢骨骼力量、骨密度。每天快走30分钟,可保持骨健康,减少骨质疏松的风险。

  跑步:跑步属于高强度的有氧运动。在跑步时,膝盖、髋关节和脊椎等处的骨骼会受到很大的冲击力,反复的冲击刺激会促使骨骼强化。跑步是想要提高骨密度的人群非常好的一种锻炼方式。对于膝盖或者关节有问题的人来说,跑步会增加一些负担,可以换种低冲击的运动方式。

  跳跃:跳绳、跳高、舞蹈等跳跃性运动,对于骨密度的提升作用比较明显。跳跃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对骨骼会产生较大的冲击力,刺激骨组织修复和生长,促进骨密度的增加。每周做2-3次跳跃运动,有利于增强骨骼。

  2.抗阻训练

  抗阻训练是使用外部重量或自身体重进行的运动,以锻炼肌肉。此类训练可以增加肌肉力量,也可以增加关节附近骨骼的骨密度。抗阻训练常见的有举重、俯卧撑、深蹲等。

  举重:举重是一项能够提高骨密度的非常好的运动。它通过增强肌肉力量,间接增强骨骼强度。特别对于中老年人来说,举重训练可以有效防止骨质疏松、增加骨密度。在举重时骨骼要承受负荷,负荷会使骨中的矿物质沉积,从而提高骨强度。

  深蹲:深蹲是经典抗阻训练,能有效锻炼下肢肌肉和骨骼。深蹲时膝盖、髋关节和脊椎都会承受身体重量,而对这些部位的骨骼有强化作用。每周深蹲2到3次可以增强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

  俯卧撑:俯卧撑属于使用自身重量为阻力进行的锻炼,可以锻炼到上半身的骨骼和肌肉。它能够增强肩膀、手臂和胸部的肌肉力量可以间接提高这两个部位的骨骼密度。俯卧撑训练适合各个年龄的人群,特别适合肩膀或上肢骨骼较弱的人群,可以有效提高骨骼强度。

  3.其他有益的运动方式

  瑜伽:瑜伽各种体位动作的训练可以使骨骼更灵活、力量更强。它不仅能提高核心肌群力量,还可以改善平衡性,减少跌倒的概率。比如“战士式”“树式”等瑜伽动作可以增加下肢骨骼强度,提高骨密度。

  太极:太极属于低冲击有氧运动,能改善身体的平衡性和协调性,增加骨骼强度。太极可以适度地刺激骨骼,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提高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

  三、骨骼增强运动计划的制定方法

  制定一个提高骨密度的运动计划时,最重要的就是将不同的运动组合在一起,逐渐加大运动量和运动强度。每周至少进行三到五次运动,结合负重运动、抗阻运动和有氧运动。运动时间也可以逐渐增加,由最初的20-30分钟起,到45分钟以上为止。初次锻炼的人可以从低强度的运动开始,逐渐适应后再增加强度。有基础疾病或者骨骼问题的话,最好在专业医生或理疗师的指导下进行运动。

  总之,可以提高骨密度的运动,除了能增强骨质,还能改善全身健康、增加肌肉力量,并提升协调性。不管你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养成有规律的运动习惯都是保持骨骼健康的有效方法。选择适合自己的一种运动来增强骨密度,让骨头更加结实,减少将来骨折的可能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