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酒精中毒也会要命!急诊护士教你识别“危险信号”

2025-09-26 09:36:52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中医医院急诊内科 魏颖

  酒精中毒是急诊科常见的急症之一,短时间内过量饮酒会导致血液中乙醇浓度急剧升高,引发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本文将从酒精中毒的分级表现、高危人群、急救误区及预防措施四个方面,结合急诊护士的临床经验,帮助大家科学识别危险信号。

  一、酒精中毒的分级表现:从亢奋到昏迷的“死亡倒计时”

  1.轻度中毒:情绪失控的“假性兴奋”

  轻度酒精中毒时,血液酒精含量达500mg/L,患者会有“先扬后抑”的表现。初期情绪亢奋、话多、面色潮红,自控力下降,可能出现随意脱衣、大声喧哗等举动。随着乙醇对大脑皮层的抑制加深,患者注意力难以集中、判断力变差,还可能产生攻击性行为或意外跌倒。一旦发现这些症状,要马上停止饮酒,防止身体摄入更多酒精,加重中毒情况。

  2.中度中毒:共济失调的“醉酒步态”

  血液酒精浓度升至500-1500mg/L时,会进入中度中毒阶段,此时小脑功能严重受损。患者会出现共济失调的“醉酒步态”,行走时左右摇晃、无法直线行走,需扶墙或他人搀扶;舌肌协调性下降致言语含糊,发音模糊、语句断裂;胃黏膜受刺激还会引发剧烈呕吐,呕吐物可能含未消化食物或胆汁,要警惕误吸风险。

  3.重度中毒:呼吸衰竭的“生死临界点”

  当血液酒精浓度超过2500mg/L,患者便进入重度中毒的“生死临界点”,陷入昏迷状态。此时,呼吸抑制明显,频率降至每分钟8次以下,还会出现潮式呼吸;循环系统也濒临衰竭,皮肤湿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甚至休克;瞳孔先是缩小,随病情恶化逐渐散大且对光反射消失。一旦发现此类情况,要立刻拨打120,把患者置于侧卧位防误吸,若呼吸停止,必须马上进行心肺复苏。

  二、高危人群:这些人群更易“一杯倒”

  1.肝脏功能异常者

  肝脏是乙醇代谢的主要场所,肝硬化、肝炎患者因肝细胞损伤,乙醇脱氢酶活性降低,导致酒精代谢速度减慢。例如,一名肝硬化患者饮用等量酒精后,血醇浓度可能是健康人的3-5倍,更易引发中毒。

  2.空腹饮酒者

  空腹时胃内无食物缓冲,乙醇吸收速度加快3倍以上。急诊常见案例:某患者空腹饮用52度白酒后,30分钟内出现昏迷,血醇浓度达420mg/dL。

  3.合并用药者

  头孢类抗生素、甲硝唑等药物会抑制乙醛脱氢酶活性,引发“双硫仑样反应”,表现为面部潮红、头痛、胸闷,严重时可致呼吸抑制。此外,抗抑郁药、镇静剂与酒精协同作用,会加剧中枢神经系统抑制。

  三、急救误区:这些操作可能“帮倒忙”

  1.盲目催吐

  对昏迷患者催吐可能导致呕吐物误吸入气管,引发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正确做法:若患者意识清醒且饮酒后1小时内,可尝试催吐;若已昏迷,应立即侧卧并清理口腔异物。

  2.饮用浓茶或咖啡解酒

  茶碱和咖啡因虽能暂时兴奋中枢神经,但会加重脱水,且无法加速乙醇代谢。推荐补充含糖电解质溶液(如运动饮料)或静脉输注葡萄糖+维生素B1。

  3.忽视低温保护

  酒精中毒患者常因血管扩张导致体温下降,若未及时保暖可能引发低体温症。急救时应加盖棉被,维持体温在36℃以上。

  四、预防措施:科学饮酒的“黄金法则”

  1.控制饮酒量

  控制饮酒量很关键,男性每日别超过2个标准饮品(约含25g酒精),女性不超过1个,1个标准饮品约为350ml啤酒、150ml葡萄酒或45ml40度白酒。

  2.避免空腹饮酒

  饮酒前摄入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的食物(如鸡蛋、牛奶),可延缓胃排空,降低乙醇吸收速度。

  3.警惕“混合饮酒”

  不同酒类混合饮用会加速乙醇吸收,且含气泡的酒类(如香槟)会刺激胃黏膜,增加呕吐风险。

  4.定期健康筛查

  长期饮酒者应每半年检查肝功能、血常规及神经系统,早期发现酒精性肝病或神经损伤。

  五、结论

  酒精中毒的救治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识别危险信号、避免急救误区、科学预防饮酒,是保护生命的三道防线。若身边人出现意识模糊、呼吸缓慢等重症表现,请立即拨打120并持续观察生命体征,为专业救治争取宝贵时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