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这些“偏方”正在毁伤口!烧烫伤居家处理的5大误区

2025-09-26 09:38:34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 林颖 赵岚 张芙芙

  烧烫伤是生活常见意外,9月开学后儿童居家烫伤风险上升。我国每年近千万人烧烫伤,儿童占比超30%,热水瓶倾倒、热汤洒出是主因。约60%患者因居家处理不当加重伤情,偏方是首要问题。下面聊聊5大禁忌及儿童防护技巧,轻松掌握科学应对方法。

  禁忌一:涂抹酱油、牙膏等“深色药膏”

  “烫伤涂酱油止痛防疤”是误区,藏三重风险:一是盐分刺激破损皮肤加剧疼痛;二是深色掩盖创面,干扰医生判断烧伤深度延误治疗;三是未消毒酱油含细菌,增加感染留疤风险。

  牙膏、风油精也不可取:牙膏颗粒破坏伤口保护膜,薄荷加重刺激;风油精酒精致创面脱水延缓愈合。家长注意,娃烫伤后别用“土办法”,保持伤口清洁不碰非医用物品是关键。

  禁忌二:强行挑破水疱

  水疱是身体“防护盾”,能隔绝细菌、保持创面湿润助皮肤再生。临床数据显示,自行挑破水疱者感染率42%,保留水疱皮者仅8%,差距显著。

  水疱直径超过1厘米或位于易摩擦处,需医生无菌抽液并保留疱皮。儿童好动,自行挑破后易抓挠感染,家用工具无法无菌,可能引发致病菌感染甚至败血症。

  禁忌三:冰敷或直接接触冰块

  烧烫伤降温需用15-20℃流动冷水,冰敷不可取。0℃冰块会使创面血管骤缩,致组织缺血缺氧加重损伤,曾有患者冰敷导致烧烫伤叠加冻伤。

  正确降温:自来水轻冲伤口15-30分钟。给娃降温需安抚情绪防哭闹,婴幼儿或大面积烫伤可短时间泡冷水(不超30分钟),避免体温过低休克。

  禁忌四:使用未经处理的芦荟

  芦荟凝胶对轻度Ⅰ度烧伤(仅红肿无水疱)有舒缓作用,但新鲜芦荟直接涂有隐患:表皮大黄素易过敏,叶片未消毒含细菌,且对浅Ⅱ度以上烧伤无效,会延误就医。

  需选正规医用芦荟胶辅助护理Ⅰ度烧伤,创面起疱、破皮后禁用,应及时就医。

  禁忌五:包扎过紧或使用不透气敷料

  包扎不当反有害:过紧阻碍血液循环致组织坏死;用塑料布等不透气敷料,创面潮湿易滋生细菌,感染风险上升。

  正确包扎:用无菌纱布或干净棉布轻盖创面,松紧以伸入一指为宜。给娃包扎后需检查渗液红肿,浅表擦伤可暴露干燥,较大创面每日换药观察感染迹象。

  牢记“冲脱泡盖送”,科学急救五步法

  “冲脱泡盖送”五步法是中国烧伤学会推荐急救法宝,能最大减轻烧烫伤伤害,步骤如下:

  1.冲:15-20℃流动冷水冲伤口15-30分钟,快速散热减少损伤。

  2.脱:冷水中脱剪烫伤部位衣物,粘连时勿硬扯,带粘连部分就医。

  3.泡:疼痛明显时泡冷水15-30分钟止痛,大面积烫伤者忌泡防体温过低。

  4.盖:无菌纱布或干净毛巾盖伤口,防摩擦污染。

  5.送:除Ⅰ度烧伤外均需送医,儿童皮肤嫩,小面积烫伤也建议就医,大面积烫伤需紧急处理。

  烧烫伤处理核心是“避免二次伤害”,儿童防护需格外注重“预防+急救”双重保障,以下为儿童专属防护建议:

  居家预防要点:将热水瓶、热汤等放置在1.5米以上高处,避免孩子触碰;餐桌边缘不摆放热饮、热菜,给孩子喂食时先测试温度。

  应急处理提醒:孩子烫伤后易哭闹,需先安抚情绪再按“冲脱泡盖送”操作,冲降温时用温和水流,避免刺激伤口;包扎后给孩子戴上透气手套,防止抓挠;即使烫伤面积小,也建议24小时内就医检查。

  牢记“热水瓶放高处、热汤不靠边”口诀及五大禁忌、急救五步法,意外时可从容应对,为孩子筑牢烧烫伤防护屏障,助力创面顺利愈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