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幽门螺杆菌如何悄悄埋下胃癌隐患?

2025-09-26 09:51:48 新疆塔城地区裕民县人民医院内二科(呼吸消化科) 沙马丽·贝思汗

  胃不仅能储存和初步消化食物,还拥有强酸性的胃酸环境,这一环境足以杀灭大多数入侵的微生物,为身体构建起一道严密的防线。然而,幽门螺杆菌却能在这看似“铜墙铁壁”般的胃中生存繁衍。这种细菌如同一个隐匿的“杀手”,在不知不觉中给胃部健康带来严重威胁,甚至可能悄悄埋下胃癌的隐患。

  一、幽门螺杆菌的“生存之道”

  幽门螺杆菌具有独特的生理结构和生存策略,使其能够在胃酸的环境中安然无恙。它拥有螺旋状的形态,这种特殊的形状赋予了它强大的运动能力,能够灵活地穿梭在胃黏膜表面的黏液层中。此外,幽门螺杆菌还能产生尿素酶。尿素酶可以将胃内的尿素分解为氨和二氧化碳,氨在细菌周围形成一层“氨云”,就像给细菌穿上了一件“防护服”,能够中和周围的胃酸,从而为自己创造一个相对中性的微环境,确保自身的生存和繁殖。但这种“和平”只是表面的,暗地里它正对胃部组织发起持续的攻击。

  二、对胃黏膜的“渐进式破坏”

  幽门螺杆菌一旦在胃中扎根,就会展开一系列的破坏行动。它首先会附着在胃黏膜上皮细胞表面,通过分泌多种毒素和酶,直接损伤胃黏膜细胞。这些毒素和酶破坏胃黏膜的完整性,使胃黏膜出现炎症反应。

  在炎症的早期阶段,可能只是表现为轻微的胃部不适,如胃痛、胃胀、反酸等,这些症状容易被人们忽视,认为只是普通的消化不良。然而,幽门螺杆菌并不会就此罢休,它会持续刺激胃黏膜,引发慢性炎症。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性炎症会导致胃黏膜细胞不断受损和修复,在这个过程中,细胞的基因可能会发生突变。

  长期的慢性炎症还会使胃黏膜的结构发生改变,原本正常的胃黏膜腺体可能会萎缩,数量减少,发生胃黏膜萎缩。胃黏膜萎缩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前期病变之一,它进一步增加了胃癌发生的风险。当胃黏膜萎缩到一定程度时,还可能伴随肠上皮化生,即胃黏膜上皮细胞被肠型上皮细胞所替代。肠上皮化生被认为是胃癌的癌前病变,意味着胃部组织已经朝着恶性病变的方向迈出了重要一步。

  三、干扰胃部的正常生理功能

  幽门螺杆菌不仅会直接破坏胃黏膜,还会干扰胃部的正常生理功能,进一步加剧胃部的损伤。它会影响胃酸的分泌,导致胃酸分泌过多或过少。胃酸分泌过多会加重对胃黏膜的侵蚀,使炎症更加严重;而胃酸分泌过少则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导致消化不良、营养不良等问题。

  同时,幽门螺杆菌还会干扰胃部的蠕动功能。正常的胃蠕动有助于将食物与胃酸充分混合,促进消化,并将食物推入小肠。但幽门螺杆菌的存在会打乱胃的蠕动节律,使胃排空延迟。食物在胃中停留时间过长,不仅会加重胃部的负担,还会为细菌的繁殖提供更多的营养,形成恶性循环。

  四、引发免疫反应的“双刃剑”效应

  当幽门螺杆菌入侵胃部时,人体的免疫系统会被激活。免疫系统会释放各种炎症因子和免疫细胞,对幽门螺杆菌发起攻击。然而,这种免疫反应在清除细菌的同时,也可能对胃部组织造成“误伤”。

  免疫细胞在攻击幽门螺杆菌的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炎症介质,这些炎症介质会进一步加重胃黏膜的炎症反应,导致胃黏膜损伤加剧。而且,幽门螺杆菌具有一定的免疫逃逸能力,它能够通过改变自身的表面抗原,逃避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攻击,使得免疫系统无法彻底清除它。长期的免疫反应和炎症刺激,会持续损伤胃黏膜,增加胃癌发生的风险。

  五、预防幽门螺杆菌,守护胃部健康

  鉴于幽门螺杆菌对胃部健康的严重威胁,预防其感染至关重要。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个人卫生,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避免食用不洁食物和生水。

  集体用餐时,最好使用公筷公勺,实行分餐制,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幽门螺杆菌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此外,定期进行体检,尤其是胃部检查。

  幽门螺杆菌就像一颗隐藏在胃部的“定时炸弹”,它通过独特的生存方式、对胃黏膜的渐进式破坏、干扰胃部正常生理功能以及引发免疫反应等多种途径,悄悄埋下胃癌的隐患。了解幽门螺杆菌的危害和传播途径,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是我们守护胃部健康、远离胃癌威胁的关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