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的全方位探讨:症状、病因与治疗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相对常见的精神疾病,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精神病”的一种,这类患者在生活当中往往难以控制自己的思想与行为,严重时甚至会伤害到自己与身边的人。那么,你了解精神分裂症吗?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和病因都有哪些,又该怎样治疗呢?
一、什么是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主要表现为患者的个性、思维、情感以及行为产生分裂,进而导致患者无法适应正常生活状态的一种疾病,这种疾病往往会导致患者的思维能力产生一定的障碍,比如思考速度的减缓或加快以及认为自己的思想不属于自己等,这不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而且还可能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发病时容易伤害自己或他人!
二、精神分裂症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在日常生活当中,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表现主要分为三类,分别是思维障碍、情感障碍以及各种类型的幻觉。其中,思维障碍主要有思维速度障碍、思维形式障碍、思维控制障碍以及思维内容障碍等,这些思维障碍会导致患者的思维难以正常进行,比如思维速度过快或过慢、思维结构缺乏目的甚至感到思维不属于自己等等;情感障碍则主要表现为患者在人格、情感反应、意志、行为与社会功能等方面的障碍,比如缺乏情感、缺乏言语、行为懒散、社交退缩等,这对于患者的正常生活也有着非常严重的影响;而幻觉则是人们知道最多的精神分裂症的症状表现之一,主要包括幻听、幻视、幻触等等,患者会在幻觉的影响下听到实际上不存在的声音,看到不存在的图像或感受到不存在的触感等,这些幻觉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导致患者出现一些难以预料的行为,进而使患者甚至患者身边的家属、医护人员等都处于危险当中!
三、精神分裂症的病因有哪些?
根据医学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并不是一种由单一因素引发的疾病,而是由遗传因素与环境压力这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遗传因素指的是精神分裂症存在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人们的一级亲属如父母、兄弟姐妹等当中存在精神分裂症患者,那么其发生精神分裂症的风险则会明显上升,这是因为人体内有上百个与精神分裂症相关的基因位点,像是涉及神经递质系统、神经发育以及免疫调节的基因都可能引发精神分裂症,而且像是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等精神疾病与精神分裂症还存在共享的遗传风险;而环境压力因素则指的是各种外来的可能引发精神分裂症的因素,比如感染影响大脑、长期饮酒、童年创伤、婚姻破裂、失业、移民等因素都可能导致精神分裂症!而当携带高风险基因的人经历环境压力因素的影响时,发生精神分裂症的概率则会更进一步地上升!
四、精神分裂症如何治疗?
1.药物治疗
目前,药物治疗是临床上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核心手段,常用的药物主要有奥氮平、利培酮、喹硫平等,这些药物能够通过调节患者的多巴胺、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功能来控制患者的症状,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2.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重要补充部分,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社交技能训练等措施,这些措施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压力以及异常的思维模式,还能有效的提升患者的社交能力,帮助患者有效的适应现实生活,从而降低患者病情复发的风险。
3.物理治疗
当患者的症状通过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难以控制的时候,医护人员就需要采取物理治疗方法作为辅助手段,比如电休克疗法可以短暂诱发癫痫来缓解患者的幻觉、妄想等症状,而经颅磁刺激则可以改善患者的神经活动,对于情感淡漠的阴性精神分裂患者效果良好,等等。此外,像是立体定向脑深部刺激术、选择性杏仁核切除术等手术治疗措施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当中也有着明显的效果。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疾病当中最严重的一种,它不仅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严重的时候更是会导致患者以及周边的家属、医护人员等受到伤害。人们只有加强对精神分裂症的了解,并且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才能帮助精神分裂症患者逐渐恢复正常的精神状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