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药喝水有讲究:这三种水送服药物等于“服毒”
吃药时用什么水送服,很多人觉得“随便找口水就行”,但其实茶水、牛奶、果汁这3种常见饮品,可能和服用的药物“闹矛盾”——要么让药效变弱,要么加重身体不适,相当于白吃药甚至添负担。今天就讲清楚,为什么这3种水不适合送服药物,帮你避开吃药喝水的误区。
一、先说说茶水
茶里藏着“鞣酸”这种物质,它就像“小磁铁”,会和某些药物里的铁、铝等金属离子黏在一起,形成身体吸收不了的沉淀。比如吃琥珀酸亚铁(用来补铁的药)时,鞣酸会把铁“绑住”,让身体吸收不到铁,补铁效果大打折扣;吃氢氧化铝(缓解胃酸过多的药)时,鞣酸和铝结合,也会让药效变差。另外,茶叶里的咖啡因有提神兴奋的作用,如果正在吃镇静安眠药(比如助眠的安定类药物)、镇咳药(比如止咳糖浆里的某些成分),咖啡因的兴奋作用会和药物的“镇静、止咳”效果抵消,比如吃了安眠药可能会因为咖啡因睡不着,吃了镇咳药却还是咳得厉害,等于药物白吃了。
二、再看牛奶
牛奶富含钙质,喝着有营养,但和某些药物同服就会“帮倒忙”。比如吃铁剂(像刚才说的琥珀酸亚铁)时,牛奶里的钙会和铁“抢着被身体吸收”,最后铁吸收得少了,补铁效果自然就差了。还有四环素类抗生素(比如四环素、多西环素,常用于治疗细菌感染),这类药会和牛奶里的钙、镁等金属离子结合,形成难吸收的物质,导致药物没法发挥抗菌作用,比如本来用来治呼吸道感染,结果因为牛奶影响,细菌没被抑制,病情可能加重。
三、最后是果汁
果汁酸甜好喝,但里面的“果酸”是很多药物的“天敌”。首先,对于氢氧化铝这类碱性药物(用来中和胃酸、治胃痛的),果酸会和碱性药物发生“中和反应”,就像醋遇到小苏打一样,药物直接被“化解”,失去原本的作用,吃了也没法缓解胃酸过多。其次,有些抗菌药(比如红霉素)在酸性环境下容易“分解失效”,果汁里的果酸会让药物提前分解,导致药效降低,比如用果汁送服红霉素,可能没法有效对抗细菌感染。另外,像阿司匹林这类药,本身对胃黏膜就有刺激,容易引起胃痛、恶心,果汁里的果酸会进一步“刺激胃壁”,让这种不适感更强烈,甚至可能加重胃黏膜损伤,增加胃痛、反酸的风险。
其实吃药的“最佳搭档”是温开水——温度在40℃左右,不烫口、不冰凉,既能帮助药物顺利通过食道进入胃部,又不会和药物发生反应,能最大程度保证药效,还能减少对食道、胃的刺激。当然,也有一些药物是推荐与牛奶、果汁等“白开水”以外的液体一起服用的,比如活菌制剂,用牛奶送服或在服药前喝点牛奶,可以在胃部形成保护膜,防止胃酸对活菌制剂的破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