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膀疼痛的“元凶”:全面了解肩袖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您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抬手过肩时肩膀一阵剧痛,晚上睡觉压到肩膀会痛醒,或者感觉手臂无力,连拧毛巾、梳头都变得困难?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您很可能遇到了一个常见的问题——肩袖损伤。今天,我们就来彻底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一、什么是肩袖?它为什么容易受伤?
想象一下,我们的肩膀就像一个由球(肱骨头)和碗(肩胛盂)组成的球窝关节。为了既灵活又稳定,这个“碗”非常浅,需要依靠一组强大的“绳索”来将“球”牢牢拉住。这组“绳索”就是肩袖。
肩袖是由四块肌肉的肌腱共同组成的复合体,它们像袖套一样包裹着肩关节,主要功能是控制肩膀的旋转和上举活动,并维持关节的稳定。
容易受伤的原因:
1.自然退变(磨损):就像轮胎会磨损一样,随着年龄增长,肩袖肌腱的血供会变差,质地变脆,日常活动中的慢性磨损就可能导致撕裂。这是中老年人肩袖损伤最主要的原因。
2.急性创伤:摔倒时手臂撑地、猛然提拉重物,或运动中突然发力,都可能造成肩袖肌腱的急性撕裂。
3.过度使用(撞击):经常需要举手过肩工作的人(如教师、油漆工、游泳运动员、网球爱好者等),肩袖肌腱容易与肩峰骨骼发生摩擦、撞击,长期下来导致肌腱发炎、增厚,最终撕裂。
二、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患有肩袖损伤?
肩袖损伤的典型症状包括:
疼痛:肩膀深处持续性钝痛,尤其在举手过肩、提重物时加剧。典型特征是夜间痛,侧卧压到患侧时常会痛醒。
无力:手臂力量减弱,感觉“使不上劲”,难以完成梳头、穿衣、后背扣内衣等动作。
活动受限:主动抬手臂困难,但别人帮您抬则可以达到较大角度(这是与“冻结肩/五十肩”的重要区别)。
特定动作疼痛:存在“疼痛弧”,即手臂外展60°-120°范围内疼痛最明显。注意:这些症状可能与肩周炎、颈椎病等混淆,切勿自行诊断,建议及时就医。
三、医生如何诊断肩袖损伤?
1.体格检查:医生会通过一系列专业手法检查您的肩关节活动度、力量和稳定性。例如,让您做“空杯实验”(手臂前伸、内旋,像倒水一样)来检查冈上肌肌腱的功能。
2.影像学检查:
超声:无创、动态、经济,能清晰显示肌腱的形态、有无撕裂以及肌腱在活动时的状态,是首选的筛查方法。
磁共振:是诊断肩袖损伤的“金标准”。它能非常清晰地显示肌腱、肌肉、骨骼和周围软组织的情况,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最关键的依据。
X光:主要用于排除骨折、关节炎或骨骼结构异常(如肩峰形态)等问题,无法直接看到软组织(肌腱)。
四、如果确诊了,该如何治疗?
肩袖损伤的治疗方案是个体化的,取决于您的年龄、活动需求、撕裂大小、病程长短等因素。总体分为两大类:
(一)非手术治疗(保守治疗)
适用于小型撕裂、部分厚度撕裂或对肩关节功能要求不高的老年患者。
1.休息与活动调整:避免引发疼痛的动作(如过顶运动),给肌腱修复创造环境。
2.物理治疗(康复训练):这是保守治疗的核心。理疗师会指导您进行针对性的肩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和柔韧性训练,以增强肩关节的动态稳定性,代偿受损肌腱的功能。
3.药物治疗:
口服药: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可帮助消炎镇痛。
局部封闭注射:将少量激素和麻醉药直接注射到肩峰下间隙,能快速有效地缓解严重疼痛和炎症,为康复训练创造条件。但不宜反复多次注射,以免削弱肌腱。
(二)手术治疗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医生通常会建议手术:
大型或全层撕裂;急性外伤导致的撕裂;经过3-6个月正规保守治疗后,症状仍无改善,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年轻、活动量大的患者,希望恢复高强度运动。
现代肩袖手术大多采用关节镜微创技术。医生只需在肩膀周围开几个小孔,将摄像头和手术器械伸入关节内,在高清显示屏下进行精准操作。
五、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
1.运动前充分热身:特别是涉及上肢的运动。
2.强化肩部肌群:通过划船、俯卧撑、弹力带训练等增强肩袖和肩胛骨周围肌肉的力量。
3.注意姿势:避免长期含胸驼背的不良姿势,减少肩部前方结构的压力。
4.量力而行:提重物或进行高强度运动时,切勿勉强,感觉疼痛立即停止。
5.中老年人:可适当进行太极拳、游泳等温和的全身运动,保持关节灵活性和肌肉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