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肝病患者复查清单:哪些检查不能漏?

2025-10-10 10:16:58 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徐美琴

  肝脏作为人体代谢核心器官,其病变具有“沉默性”特点,很多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等到出现不适时病情往往已进展。因此,定期复查不是简单的“走流程”,而是及时捕捉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的关键。对于肝病患者而言,复查清单需围绕“肝脏功能评估、结构变化监测、病因控制追踪”三个核心维度展开,以下几类检查缺一不可。

  一、肝功能检查:直观反映肝脏“工作状态”

  肝功能检查是复查的“基础项”,通过检测血液中与肝脏代谢相关的指标,直接判断肝细胞是否受损、肝脏合成与解毒功能是否正常。这类检查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是核心指标,AL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一旦肝细胞破裂,它会迅速释放入血,是反映肝细胞损伤最敏感的“信号灯”;AST则存在于肝细胞线粒体中,若其数值显著升高,通常意味着肝细胞损伤更严重,可能已累及线粒体。此外,白蛋白(ALB)和胆红素(TBIL)也不能忽视:白蛋白由肝脏合成,若持续下降,说明肝脏合成功能减退,可能提示肝硬化进展;胆红素升高则反映肝脏解毒和胆汁排泄功能异常,若伴随皮肤、眼睛发黄,需警惕胆汁淤积或肝细胞严重坏死。很多患者会忽视胆碱酯酶(CHE),实际上它也是肝脏合成的酶类,长期偏低同样提示肝脏储备功能下降,尤其对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而言,需结合ALT、AST综合判断病情是否处于活动期。

  二、肝脏影像学检查:捕捉“肉眼看不见”的结构变化

  肝功能指标反映的是“功能状态”,而影像学检查则能直观看到肝脏的“结构变化”,比如是否有肝硬化、结节、肿瘤等器质性改变,这是早期发现严重并发症的关键。腹部超声是首选且基础的检查,它无辐射、价格低,能清晰显示肝脏大小、形态、回声。若超声提示“肝表面不光滑、回声增粗增强、门静脉增宽”,往往是肝硬化的典型表现;若发现“低回声或高回声结节”,需进一步排查是否为癌前病变或肝癌。需要注意的是,普通超声对早期小肝癌(直径<1cm)敏感性较低,因此对于乙肝、丙肝肝硬化或有肝癌家族史的高危患者,每半年至一年需加做肝脏增强CT或磁共振(MRI),通过注射造影剂,能更精准识别微小病灶,比如增强CT中“动脉期强化、门脉期消退”的“快进快出”表现,是肝癌的典型影像学特征。此外,肝脏弹性成像检查也逐渐成为常规,它通过检测肝脏硬度值,量化评估肝纤维化程度,避免了传统肝穿刺活检的有创性,尤其适合慢性乙肝、脂肪肝患者长期监测纤维化进展情况。

  三、病因相关检查:从源头控制病情进展

  肝病治疗的核心是“控制病因”,若只关注肝功能和肝脏结构,却忽视病因监测,病情很可能反复甚至加重。不同病因的患者,需针对性进行病因检查:对于病毒性肝炎(乙肝、丙肝)患者,乙肝患者需定期查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明确病毒复制活跃程度,若HBVDNA持续阳性,即使肝功能正常,也可能需要抗病毒治疗,避免“无症状但病毒持续损伤肝脏”;丙肝患者则需查丙肝病毒核糖核酸(HCVRNA),尤其在抗病毒治疗后,需确认HCVRNA是否转为阴性,判断是否达到“临床治愈”。对于酒精性肝病患者,除了肝功能,需定期查血脂、血糖,因为酒精性肝病常伴随代谢紊乱,且需通过病史确认患者是否严格戒酒;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则需重点监测体重、腰围、空腹血糖、甘油三酯,这些指标直接反映代谢综合征控制情况,若体重持续超标、血糖居高不下,脂肪肝很可能进展为脂肪性肝炎。此外,自身免疫性肝病(如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需定期查相关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ANA、抗线粒体抗体AMA),结合肝功能中的胆红素、碱性磷酸酶(ALP),判断免疫损伤是否处于活动期,避免因抗体波动而漏调免疫抑制剂剂量。

  四、结束语

  肝病复查不是选做项目,而是规范治疗的一部分,上述三类检查分别从功能、结构、病因三个维度覆盖了病情监测的核心需求,缺一不可。不同肝病类型、病情阶段的患者,复查频率和侧重点可能略有差异,比如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需每3个月复查一次,而稳定期慢性乙肝患者可每6个月复查一次,但无论哪种情况,都需严格遵循医生制定的复查方案,避免因觉得没症状就不复查而延误病情。只有通过规律、全面的复查,才能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治疗,真正实现对肝病的早防、早控、早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