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盐控水控磷钾,血透饮食“三字经”要记牢
对于血液透析患者而言,规律的透析治疗是维系生命的“桥梁”,而科学合理的饮食则是巩固这座桥梁的“基石”。“限制盐分、控制水分、管理磷和钾的摄入”,这六个看似简单的词汇,实际上构成了血透患者饮食管理的关键原则。铭记这血透饮食的“三字经”,能够显著提高透析治疗的效果,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在,让我们深入探讨这些原则背后的细节。
一、限盐:减轻身体负担的关键一步
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摄入过多的盐,会导致身体内钠离子增多,如同往身体里注入大量“吸水海绵”,使得水分潴留,引起水肿和血压升高。对于血透患者而言,本就脆弱的肾脏无法正常调节体内的水盐平衡,过多的盐摄入会让心脏和血管承受更大压力,增加心力衰竭、高血压等并发症的风险。
血透患者每日食盐摄入量应严格限制在3克以下,这相当于小半啤酒瓶盖的量。在日常饮食中,应尽量避免食用咸菜、腌肉、酱菜等高盐加工食品,这些食品犹如“隐形盐库”,在不知不觉中导致盐分摄入超标。此外,酱油、蚝油等调味品也含有较高盐分,烹饪时应减少其用量。建议使用香料、柠檬汁、醋等调味品来提升食物的风味,既能满足味觉需求,又能有效控制盐分摄入。例如,用少量黑胡椒、迷迭香来搭配烤鱼,或用柠檬汁来凉拌蔬菜,都是健康美味的选择。
二、控水:维持透析安全的重要保障
血液透析虽然能帮助患者排出体内多余水分,但如果透析间期水分摄入过多,会导致体重过度增长,增加心脏负担,甚至可能引发急性左心衰竭。同时,水分潴留还会使血压难以控制,影响透析效果和患者健康。
对于血透患者而言,每日的水分摄入量应依据排尿量及透析过程中的超滤量来精确调控。通常情况下,建议的饮水量为前一日尿量加上500毫升。例如,若患者前一日的尿量为300毫升,那么当天的饮水量应限制在大约800毫升。在饮水时,患者应培养细水长流的饮用习惯,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使用带有刻度的水杯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监测自己的水分摄入。在感到极度口渴时,可以通过含冰块或咀嚼无糖口香糖等方式来缓解。同时,患者还需留意那些不易察觉的水分来源,如汤品、水果和粥等食物中也含有水分,进食这些食物时应相应减少直接饮水量。例如,一个中等大小的苹果大约含有150毫升的水分,若食用一碗200毫升的粥,则应相应减少其他形式的水分摄入。
三、控磷钾:守护身体内环境稳定的必要举措
(一)控制磷的摄入
磷是人体必需的矿物质,但血透患者的肾脏无法正常排出多余的磷,导致血磷升高。高磷血症会引起皮肤瘙痒、血管钙化、骨质疏松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血透患者应避免食用含磷量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坚果、巧克力、可乐等。在选择加工食品时,要仔细查看食品标签,尽量选择磷含量低的产品。此外,烹饪方法也会影响食物中磷的含量,肉类在烹饪前先用水煮,可使部分磷溶解在水中,从而降低磷的摄入量;米面类食物采用捞饭的方式,也能减少磷的摄入。同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磷结合剂,帮助降低血磷水平。
(二)控制钾的摄入
钾离子对于维护心脏和肌肉的正常运作至关重要,然而,血液中的钾含量过高可能会引发心律不齐,甚至导致心脏骤停。对于血透患者而言,由于肾脏排钾功能的减弱,他们更容易遭受高钾血症的困扰。
富含钾的食物,如香蕉、橙子、土豆和海带等,患者应尽量减少摄入,或完全避免食用。若患者渴望食用水果,可以将水果切成小块,用热水浸泡后食用,这样可以溶解掉部分钾,从而降低食物中的钾含量。同样,一些蔬菜在烹饪前进行焯水处理,也能有效减少钾的摄入量。此外,定期监测血钾水平,并根据检测结果调整饮食习惯,是十分必要的。
血透患者的饮食管理遵循“三字经”——限盐、控水、控磷钾,这是他们保持健康的关键饮食原则。虽然这些原则看似限制了饮食选择,实际上是为了更好地延续生命、提升生活质量。通过合理的饮食管理,结合规律的透析治疗,血透患者同样能够享受健康的生活,减少并发症的困扰,让生命之花持续绽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