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伤肝真相:这几类药物需谨慎服用
说到中药,印象中可能会联想到植物、绿色、无公害等描述,很多人选择用中药调理身体,但是近年来,因为滥用中药出现的肝损伤情况越来越多,中药的安全性受到了大家的严重质疑。其实,并不是所有中药都是安全无毒的,有部分药物的成分因服药方式和用量可能会产生毒性物质,进而影响患者的肝功能,正确服药可以有效降低其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我们应积极了解药物的特性,提高警惕以保障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一、中药伤肝的真相
中药伤肝这一说法并不是完全准确,只有毒性超标才会对肝脏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而且与患者个体化差异也有一定关系。部分中药中会含有生物碱、萜类等成分,如果没有严格按照炮制工艺,或者是服用药剂量过多,就会对肝细胞造成直接或间接的损伤;例如附子中成分具有明确的肝毒性,因此,必须严格控制药物用量,规范炮制工艺。其次,某些中药本身没有毒性成分,但是进入人体经过肝脏功能代谢之后,可能会转化成有毒中间体,此时,如果患者代谢能力比较低下,有毒产物就无法被正常排出体外,或者患者长期、大量服用药物,给肝脏带来了超负荷工作量,未被代谢掉的有毒物质就会堆积在肝脏,进而诱发炎症,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肝细胞坏死。
中医理论认为对疾病应该辨证施治,即结合患者的体质差异,对应治疗,如果用药不当,也会加重肝脏负担,造成肝脏损伤;如果患者本身肝肾功能失调,却还过量服用中药,就会进一步加剧肝肾功能损伤。因此在服用时药物时,患者一定要遵循医嘱,服用合适自己的药物,切勿自行诊治,以免影响肝脏功能,增加肝损伤的风险。
二、切勿乱服药,警惕高风险药物
肝脏是代谢药物的重要器官,因此药物的毒性反应也会明显作用于肝脏部位。并非所有的中药都是安全无毒的,有些药物服用不当也会对肝功能造成损伤,遇到以下药物,一定要提高警惕,避免滥用药物造成肝损伤。
1.含生物碱类的中药
附子、乌头、秋水仙等,此类中药含有生物碱成分,具有明确的肝毒性,过量服用会损伤肝细胞,导致肝功能异常。
2.含苷类成分的中药
黄药子、何首乌、望江南子等植物类药,其中含有苷类成分,如果过量服用,会抑制肝脏酶活性,从而导致肝脏损伤。
3.矿物类中药
朱砂、雄黄、铅丹等矿物药,其中含有重金属成分,如果患者长期服用此类药物,重金属无法被有效代谢排出体外,就会堆积在肝脏部位,引起肝细胞破坏,进而会出现肝脏蓄积性损伤。
4.动物类中药
斑蝥、全蝎、蜈蚣等动物类药物,其中含有特殊蛋白或者毒素,如果患者服用此类药物,由于刺激性较强,即使小剂量的药物也会导致肝细胞坏死,慎用。
三、服用中药的注意事项
服用中药的目的,是为了缓解病情和治愈疾病,为此在服药前应辨证施治。医生结合患者的体质、病情、病史等进行综合诊断,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避免出现千人一方的现象,对症治疗才能保证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规范用药,可以保证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在服用中药时,患者要充分了解药物成分和特性,选择正规渠道购买药品,同时严格按照医生指示的剂量服药,避免随意停药或增加、减少药量,以免导致不良反应或肝损伤。如果是中西药联合使用,要注意服药时间,避免药物之间相互作用,影响药效。此外,服药期间禁止饮酒,以免加重肝损伤的风险。
定期监测肝功能,患者如果需要长期服用中药,尤其是高风险的药物,应该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如果出现任何异常症状,如黄疸、乏力、食欲不振等,需立即停止服药,并到正规医院进行专业检查,以尽早发现并处理。
四、结束语
中药历经千年的传承和发展,对疾病的治疗和医学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积极学习中药知识,了解中药的特性,避免进入中药安全无毒的误区,面对高风险药物,一定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用药,严格遵循定时、定量原则,以确保中药能发挥出其真正的价值,同时保护我们的肝脏健康。更要注重道地药材的选择与规范煎煮方法,结合现代药理研究优化组方配比,使传统疗法在精准医疗时代焕发新活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