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冬季防护与排痰技巧

2025-10-22 10:56:56 广西玉林市陆川县平乐镇中心卫生院 陈劲秀

  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是老年人群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冬季因气温骤降、空气干燥及污染物增多,易诱发或加重病情,出现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科学的冬季防护可降低急性发作风险,而有效的排痰技巧能改善气道阻塞,减轻肺部负担,本文围绕冬季防护要点与实用排痰技巧展开,为老年人及照护者提供专业的健康指导。

  一、冬季防护:多维度降低发作风险

  1.环境防护与保暖措施

  保持室内环境适宜,温度维持在18-22℃,湿度控制在50%-60%,每日开窗通风2次,每次20-30分钟,通风时避免老年人直面冷风,外出时需做好保暖,佩戴帽子、围巾、口罩,选择防风保暖的衣物,重点保护颈部、胸部及背部,避免受凉。遇雾霾、寒潮等恶劣天气,尽量减少外出,必须外出时佩戴N95口罩,减少有害气体及颗粒物吸入。

  2.呼吸道黏膜保护

  每日饮水量保持在1500-2000ml,以温开水为主,少量多次饮用,保持呼吸道黏膜湿润,降低痰液黏稠度,避免吸烟及接触二手烟,远离厨房油烟、煤烟等刺激性气体,必要时在室内放置空气净化器,过滤空气中的粉尘及有害颗粒物。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生理盐水雾化吸入,每日1-2次,每次10-15分钟,清洁气道并湿润黏膜。

  3.免疫功能提升

  合理搭配饮食,增加富含蛋白质(鸡蛋、瘦肉、豆制品)、维生素(新鲜蔬果)及矿物质(钙、锌)的食物摄入,增强机体抵抗力,根据身体状况进行适度运动,如室内散步、太极拳、呼吸操等,每日运动30分钟左右,循序渐进提升肺功能,每年9-10月可接种流感疫苗及肺炎疫苗,降低呼吸道感染引发急性发作的概率。

  二、科学排痰:实用技巧与操作规范

  1.体位引流排痰法

  体位选择原则:依据肺部病变位置调整体位,核心是使病变肺叶处于高位、引流支气管开口向下,借助重力促进痰液流向大气道。

  针对性体位方案:病变在肺上叶,取坐位或上半身前倾30°的半坐位;在肺中叶,取仰卧位,腰部垫20-30cm软枕保持头低脚高;在肺下叶,取俯卧位,腹部下方垫软枕抬高臀部,维持头低脚高姿势。

  操作规范:每次引流15-20分钟,每日2-3次;引流期间需用空心掌从下向上、由外向内轻拍患者背部,力度以不引起疼痛为宜,辅助痰液松动。

  禁忌人群:合并严重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脊柱畸形、大咯血及无法配合体位调整的患者,严禁使用此方法。

  2.有效咳嗽排痰法

  自主操作:先做5-6次缓慢深呼吸,最后一次深呼吸末屏气3-5秒,使肺部充分充气后,张口用力咳嗽2-3次,借腹压排出痰液。咳嗽时需控制力度,防止过度用力损伤气道黏膜或引发胸痛。

  照护协助:对无力咳嗽的老年人,照护者将手指并拢、掌心空虚,从肩胛下角开始,由下往上、由外向内轻拍其背部,每次5-10分钟,通过振动助力痰液松动排出。

  3.辅助排痰工具与药物使用

  可使用手持叩背器、振动排痰仪等辅助工具,通过振动促进痰液松动,尤其适用于身体虚弱的老年人,使用时需调节至适宜频率(20-30Hz),避免损伤肋骨,痰液黏稠难以咳出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祛痰药物,如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等,稀释痰液后再进行排痰操作,避免盲目使用镇咳药,防止痰液潴留。

  三、病情监测与应急处理

  1.日常病情监测

  每日观察咳嗽频率、痰液性状(颜色、量、黏稠度)及呼吸状况,若出现痰液由白变黄或绿色、量增多,或呼吸急促、喘息加重,提示病情可能加重,需及时就医。定期测量血氧饱和度,若低于93%,需立即给予吸氧(低流量1-2L/min),并联系医疗人员。

  2.急性发作应急处理

  急性发作时,让老年人取半卧位或坐位,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并安抚其情绪,避免紧张。若家中备有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气雾剂),可按医嘱使用缓解喘息症状,同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等待救援期间持续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四、结束语

  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的冬季管理需以防护为基础、排痰为关键,通过环境优化、保暖防护、免疫提升降低发作风险,借助科学排痰技巧改善气道通畅度,老年人及照护者需增强疾病管理意识,密切监测病情变化,掌握应急处理方法,通过综合护理措施减轻症状、延缓疾病进展,提升老年患者生活质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