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咬伤别只消毒!急诊科医生教你正确处理
生活中宠物咬伤人的场景随处可见。很多人遇到这种情况,会赶紧用酒精擦一擦,觉得“消完毒就没事了”。但急诊科医生却反复强调:宠物咬伤远不止“消毒”这么简单!错误处理可能引发感染,甚至危及生命,掌握“冲洗-消毒-就医-护理”四部曲,才是保护自己的关键。
一、别只消毒!这些隐患要当心
很多人觉得“伤口小、宠物看起来健康”,消完毒就不用管了,可这些误区往往藏着大风险:
一是狂犬病风险“看不见”。哪怕是看起来温顺的家猫家狗,也可能携带狂犬病病毒,病毒会通过伤口侵入神经,潜伏期从几天到几年不等。要知道,狂犬病一旦发病,病死率几乎是100%,没有特效药。
二是细菌感染“找上门”。宠物口腔、爪子里藏着葡萄球菌、巴氏杆菌等几十种细菌,哪怕伤口只是“破点皮”,细菌也可能顺着伤口钻进皮肤。
三是伤口愈合“留遗憾”。如果消毒后随便用创可贴闷住伤口,或者反复用手摸,容易导致伤口潮湿、滋生细菌,不仅会延长愈合时间,还可能留下明显疤痕。尤其是面部、手部等暴露部位,处理不当的小伤口,最后可能变成影响外观的“大印记”。
二、急诊科医生支招:四步正确处理法
宠物咬伤后,正确的处理顺序比“只用酒精”重要10倍,哪怕身边没有专业医疗用品,也能按这四步做:
(1)第一步:先冲伤口,比消毒更关键
这是最容易被忽略、却最核心的一步!不管伤口大小,先找流动的清水,搭配肥皂水(没有就用洗洁精、沐浴露代替),交替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冲洗时要轻轻掰开伤口边缘,让水流充分冲到伤口深处,把宠物唾液、细菌冲掉。
(2)第二步:科学消毒,别用错东西
冲洗完后,用干净的毛巾或纱布擦干伤口,再进行消毒。注意:别直接用酒精涂在伤口内部,也别用酱油、牙膏等“偏方”。正确做法是:用碘伏从伤口中心向外擦拭,范围覆盖伤口周围5厘米的皮肤;如果没有碘伏,可用医用酒精擦拭伤口周围皮肤,但要避开伤口本身。消毒后别着急包扎,小伤口可以暴露在空气中,大伤口用无菌纱布轻轻盖住即可,别包太紧。
(3)第三步:及时就医,别等“有症状”
不管伤势看起来多轻,都建议24小时内去医院急诊科或犬伤门诊就诊,尤其是以下情况,千万别拖延:
伤口出血多、止不住,或伤口较深;
咬伤/抓伤部位在头、面、颈、手、脚等神经丰富的地方(病毒更易扩散);
咬人的是流浪宠物、陌生宠物,或宠物没打狂犬病疫苗;
伤口出现红肿、疼痛加剧、流脓、发热等感染迹象。
医生会根据伤口情况判断是否需要打狂犬病疫苗,如果是三级暴露(如伤口出血多、咬到黏膜),还需要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帮助身体更快对抗病毒。
(4)第四步:后续护理,别掉以轻心
就医后要按医生要求护理伤口:每天用碘伏消毒1-2次,别碰水、别用手抓;如果医生开了消炎药,要按时吃,别擅自停药;接种疫苗期间,避免剧烈运动、喝酒、吃辛辣食物。同时要观察伤口变化,如果出现红肿范围扩大、疼痛加重、发热,要及时再去医院复诊。
三、这些错误做法千万别犯
很多人处理宠物咬伤时,会不知不觉踩坑,急诊科医生总结了4个最常见的错误:
一是“用嘴吸伤口”。有人觉得伤口里有“脏东西”,用嘴吸能清理,可这样会把口腔里的细菌带到伤口里,还可能通过口腔黏膜感染病毒,反而加重风险。
二是“等宠物没事再处理”。狂犬病潜伏期不确定,万一宠物携带病毒没表现出来,人错过最佳接种时间,后果不堪设想。正确做法是“先就医,同时让宠物主人带宠物检查”。
三是“伤口小就不处理”。哪怕只是宠物爪子轻轻刮出的红印,只要皮肤有破损,就可能接触病毒和细菌,必须按“冲洗-消毒-就医”的步骤做,不能抱有侥幸心理。
四是“重复用旧创可贴”。用了一天的创可贴没换,潮湿的环境会让伤口滋生细菌,正确做法是每天换1-2次创可贴,或者小伤口尽量暴露。
四、总结:记住“四步口诀”
遇到宠物咬伤别慌乱,记住“冲-消-医-护”四步口诀:先冲15分钟肥皂水,再用碘伏科学消毒,24小时内及时就医,后续认真护理伤口。
急诊科医生提醒:狂犬病疫苗越早打效果越好,哪怕超过24小时,只要没发病,也建议补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