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脑梗死高发,如何做好预防及护理?

2025-10-29 09:12:07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 赵诚

  脑血管突然堵住,就是我们常说的脑梗。它不仅高发于中老年人,近年来也逐渐“盯上”了年轻群体。一旦发生,往往来得急、后果重,可能让人手脚不听使唤、说话不清楚,甚至危及生命。但好消息是,脑梗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预防的,即使不幸发生了,科学及时的护理也能大大改善恢复效果,降低再发风险。理解一些关键点,掌握实用的方法,就能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守护自己和家人的脑血管健康。

  一、三步识别救命信号

  脑梗死抢救的关键在于快速识别和及时送医,此时牢记“中风120”口诀能成为救命法宝。第一步看脸,观察面部是否出现不对称,比如微笑时一侧嘴角无法上提,或照镜子发现明显口角歪斜;第二步查手,让患者平举双臂,若单侧手臂明显乏力下垂,或感觉迟钝无法抓握物品;第三步听声,注意患者说话是否含糊不清像含着东西,或无法理解简单指令如“眨眨眼”“抬抬手”。只要出现其中任何一个信号,必须立即拨打急救电话,一分一秒都耽误不起。

  这是因为脑梗发作后的黄金抢救期仅有4.5小时。当脑血管被堵塞,每推迟1分钟,就有约190万个脑细胞不可逆地死亡,6分钟后脑组织开始出现永久损伤。超过黄金时间窗,疏通血管的关键治疗手段(如静脉溶栓)效果将大幅下降,致残风险成倍增加。在等待救护车时需保持患者平卧,解开衣领保持呼吸畅通,切勿喂水喂药或盲目按压人中。同时记录症状出现的准确时间,这直接决定医生能否启用最有效的治疗方案。

  二、预防为主:筑牢血管防线

  管控三高是核心战场:高血压患者的首要准则是坚持终身服药,即使血压稳定、没有不适症状也绝不能自行停药或减量,这是防止心脑血管意外的关键防线。日常饮食严格控盐,每日摄入量不超过5克(约等于一啤酒瓶盖铺平的量),建议使用限盐勺并警惕酱油、咸菜等隐形盐。家中备好血压计,养成晨起服药前、睡前固定时段测量的习惯,波动超过140/90mmHg需及时复诊。高血脂人群要重点狙击“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严格限制动物内脏、肥肉和油炸食品,增加深海鱼类(如三文鱼、秋刀鱼,每周至少吃两次)以及核桃、杏仁等坚果的摄入,这些食物富含的Ω-3脂肪酸能帮助清洁血管。糖尿病患者则需优化主食结构,用糙米、燕麦、藜麦等全谷物替代精米白面,每餐主食控制在拳头大小,同时坚决拒绝奶茶、果汁等含糖饮料,警惕无糖食品中的淀粉升糖风险。

  生活方式改造计划:立即戒烟,烟草中的毒素会直接腐蚀血管;饮酒限量,男性每日酒精不超过25克。餐桌遵循“三多三少”原则:多深色蔬菜(菠菜、紫甘蓝)、多全谷物(燕麦、藜麦)、多白肉(鱼虾鸡);少红肉、少腌制食品、少煎炸物。体重指数控制在18.5-23.9之间,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每周运动150分钟可降低三成风险,推荐快走、游泳或太极拳。心理状态同样关键,长期焦虑会使血压波动,建议每天深呼吸练习(4秒吸气-7秒屏息-8秒呼气),保证7小时深度睡眠。

  特殊人群加强防护:房颤(心房颤动)患者必须严格遵医嘱规律服用抗凝药物(即防血栓药),这是防止心房内血液淤积形成血栓的核心措施,同时需定期抽血监测凝血功能(主要是INR值,通常需控制在2.0-3.0之间),以确保药物既有效又安全,避免出血风险。对于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发现血管狭窄程度已超过50%的患者,意味着脑血管事件风险显著升高,务必每半年复查一次颈动脉超声,密切监控斑块变化和狭窄进展。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那些曾经出现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俗称“小中风”,即突发肢体无力、言语不清、视物模糊等症状但在24小时内完全恢复)的人群,这绝非小事,而是大脑发出的最高级别警报——它明确预示着发生大面积、致残甚至致命性脑梗死的风险极高。

  三、居家护理:康复黄金期行动指南

  用药安全是生命线:设置分格药盒避免漏服,抗凝药物固定晚饭后服用。警惕牙龈异常出血、小便发红或黑便等危险信号,这些可能是药物过量的征兆。血压血糖记录本放在床头,每天晨起空腹测量后登记。

  康复训练抓住黄金6个月:发病后3-6个月是功能恢复关键期。肢体训练从床上翻身开始,逐步过渡到坐立平衡练习;言语障碍者每天朗读报纸10分钟;吞咽困难患者进食时保持90度坐姿,小口慢喂浓稠食物。居家环境改造三要素:拆除门槛(落差>2cm即需处理)、浴室安装L型扶手(离地80cm)、走廊留出90cm轮椅通道。

  生活照护精细化管理:长期卧床者每2小时翻身,重点按摩骶尾骨、脚跟等骨突部位。饮食延续“低盐低糖高纤维”原则,便秘人群每日饮水1.5升,早餐增加火龙果、燕麦粥。建立规律排便习惯,饭后30分钟如厕效果最佳。

  四、严防复发致命一击

  脑梗死复发率可达到40%左右,这意味着曾经经历过脑梗的人必须时刻警惕身体发出的警报信号。当出现突发性头晕——感觉天旋地转站立不稳,或是眼前突然短暂发黑持续数秒,又或是单侧手脚持续麻木如同穿戴了无形的手套袜套时,即便这些症状只持续几分钟便消失,也绝不能掉以轻心。这些往往是脑血管再次阻塞的早期征兆,医学上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它如同暴风雨前的闪电,预示着更大的危机可能紧随而来。一旦发现这些迹象,必须立即就医检查,抓住最佳干预时机。定期监测三大关键指标至关重要:每年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血管畅通程度,每半年做心脏彩超排查血栓隐患,每季度检测血脂血糖水平。

  总之,守护脑血管健康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融入日常的点滴坚持。从管好自己的血压血糖,到坚持每天动一动;从留意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到万一发病后科学用药和耐心康复,每一步都至关重要。别小看戒烟限酒、少盐少油这些小事,它们正是筑起健康防线的基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