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住培实操指南:高血压急症降压“黄金1小时”,这些用药细节别忽略

2025-11-05 09:12:47 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孟春

  高血压急症是住培医师临床轮转中高频遇到的急症,指血压在短时间内(数小时至数天)急剧升高(通常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20mmHg),并伴随心、脑、肾等靶器官急性损害。其抢救关键在“黄金1小时”——需快速但平稳降压,若降压过快或用药不当,可能诱发脑梗死、心肌缺血等严重并发症。以下这份实操指南,帮你精准掌握降压节奏与用药细节。

  一、先判“急症”还是“亚急症”,避免盲目降压

  降压前第一步需明确诊断,区分高血压急症与亚急症,两者处理原则截然不同,误判会导致治疗偏差。

  高血压急症:核心是“血压高+靶器官急性损伤”,需立即降压(1小时内)。常见表现包括:剧烈头痛、呕吐、意识模糊(脑损伤);胸痛、呼吸困难(急性心衰/心梗);少尿、水肿(急性肾损伤);视物模糊、眼底出血(眼底病变)。

  高血压亚急症:仅“血压高,无靶器官损伤”,无需紧急降压,可在24-48小时内逐步降至安全范围,优先口服降压药(如硝苯地平控释片、缬沙坦),避免静脉用药。

  二、“黄金1小时”降压节奏:快而不猛,精准控速

  高血压急症降压的核心原则是“先降25%,再稳目标”,避免血压骤降导致器官灌注不足,尤其要保护脑、心、肾的血液供应。

  1.第1小时降压目标:将血压在1小时内降至初始水平的25%以内。例如患者初始收缩压220mmHg,1小时内需降至165mmHg以下;若初始舒张压140mmHg,需降至105mmHg以下。

  2.后续2-6小时目标:将血压降至160/100mmHg左右,此水平既能避免靶器官进一步损伤,又能保证重要器官灌注,不可急于降至正常血压(如120/80mmHg)。

  3.特殊人群调整:

  脑梗死患者:若血压>220/120mmHg,才需降压,1小时内降幅不超过25%,避免脑灌注不足加重梗死。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需将血压快速降至140/90mmHg以下,减轻心肌耗氧,缓解心绞痛。

  三、静脉用药3大核心选择,细节决定安全性

  高血压急症首选静脉降压药,需根据靶器官损伤类型选择药物,同时严格把控剂量、监测不良反应,这些细节直接影响治疗安全。

  1.首选药物:硝酸甘油(适用于合并心、脑血管损伤)

  适用场景:合并急性心衰、心绞痛、脑出血/脑梗死的患者,能扩张静脉和冠状动脉,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肌供血。

  用法用量:静脉泵入,起始剂量5μg/min,每5-10分钟增加5μg/min,最大剂量不超过200μg/min。

  关键细节:用药期间每5分钟监测1次血压,避免收缩压降至110mmHg以下;长期用药可能产生耐药性,若降压效果减弱,可暂停用药15-30分钟后再重启。

  2.次选药物:尼卡地平(适用于合并肾损伤)

  适用场景:合并急性肾损伤、少尿的患者,能扩张肾动脉,增加肾血流量,避免肾功能进一步恶化。

  用法用量:静脉泵入,起始剂量0.5μg/(kg·min),每5分钟增加0.5μg/(kg·min),最大剂量不超过10μg/(kg·min)。

  关键细节:禁用于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可能加重瓣膜梗阻);用药后可能出现头痛、面部潮红,多为一过性,无需停药。

  3.特殊药物:乌拉地尔(适用于合并高血压脑病)

  适用场景:合并剧烈头痛、烦躁、意识模糊的高血压脑病患者,降压平稳且不影响颅内压,安全性高。

  用法用量:先静脉推注12.5-25mg(推注时间>2分钟),若5分钟后血压未降,再追加12.5mg;随后以50-100μg/min静脉泵入维持。

  关键细节:避免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如司来吉兰)合用,可能引发血压骤降;用药期间监测心率,若心率>100次/分,需联合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

  高血压急症的“黄金1小时”,考验的不仅是速度,更是精准度。住培医师需牢记“先诊断、再控速、选对药、避误区”的流程,在临床实践中反复打磨,才能在紧急时刻既“降得快”,又“降得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