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安全输血:生命通道的精密守护

2025-11-05 09:27:21 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输血科 胡劲辉

  血液是生命的河流,承担着运输氧气、营养、维持循环等重要生理功能。当人体因创伤、手术或疾病导致大量失血及严重贫血时,及时输血便成为挽救生命的关键措施。但输血并不是简单的“补血”,而是一项严谨的医疗操作,每一步都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安全。

  一、输血的核心认知:不仅是“补血”,更是精准医疗干预

  输血是把健康人的血液或血液成分(如红细胞、血小板)输给患者,主要解决三类问题:一是大出血后快速补充血容量,改善组织缺氧,避免休克;二是严重贫血时提升血液携氧能力,缓解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三是凝血功能异常时,补充血小板或血浆防止出血。

  但输血不是“越多越好”,只有医生评估后确认“获益远大于风险”才会进行。比如,轻度贫血可通过吃药调理,就不用输血;能输成分血(如只输红细胞),就不输全血,这样能减少风险。

  输血是异体组织移植,存在一定风险,但概率很低。最常见的是发热、寒战,多在输血初期出现,医生会及时对症处理;少数人可能过敏,出现皮疹、瘙痒,严重时会胸闷,需立即告知医护人员处理;极罕见的情况下,可能发生血型不合导致的溶血反应,或传播乙肝、丙肝等疾病,不过现在筛查技术已很先进,能最大程度避免。

  二、全流程把控:构筑输血安全的“三重防线”

  1.源头防控:血液来源的“零风险”把关

  每一袋血液都来自合格献血者,献血前会做严格体检和健康询问,排除有传染病、贫血或其他不适宜献血的人群。血液采集后,还会反复检测血型和乙肝、HIV等病原体,确保无问题后才会用于临床,且每袋血都有唯一“追溯码”,来源可查,质量可控。

  2.精准匹配: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的“金标准”

  输血前必须完成两项关键检测:一是准确鉴定患者的ABO血型及Rh血型(阳性/阴性),如Rh阴性者不可接受Rh阳性血液(特殊情况除外);二是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相当于“试婚”,确保供血者血液与患者血液相互匹配,最大限度避免输血反应。

  3.临床执行:规范操作的“最后一公里”

  输血前,医护人员会严格执行“三查八对”,核对患者姓名、床号、血型等信息,确保万无一失。输注初期以缓慢速度进行,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全程监测体温、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一旦出现不适,立即停止输注并启动应急处理。输血后还会复查相关指标,科学评估输注效果。

  三、医患协同:患者参与是安全输血的“重要补充”

  患者及家属也应了解输血的基本知识,积极配合医疗流程。例如,提供准确的病史信息(如既往输血反应、妊娠史等),输血过程中及时反馈不适症状,都是保障安全的重要环节。

  四、结语

  输血是一项集技术、管理与责任于一体的生命救治手段。从献血筛选到临床输注,每一环节的严谨操作共同构筑了输血安全的多重防线。只有通过科学规范的全流程管理,才能最大限度降低风险,让血液真正成为“生命的礼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