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了解一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那些防控知识

2023-04-04 16:36:34

山东邹平市人民医院  苗红星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对患者健康威胁较大的脑血管疾病,主要引发原因时颅内动脉瘤破裂级血管畸形。在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要及时到有救治条件的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一、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对各种病因出血造成的血液进入到蛛网膜下腔的总称。可以将蛛网膜下腔出血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自发性的还有一种是外伤性的,前者又可以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诸多原因引发软脑膜血管破裂,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血液流入到患者的蛛网膜下腔了。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实质或脑室出血、外伤造成硬膜下或硬膜外出血破入蛛网膜下腔。通常情况下蛛网膜下腔出血都是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在急性脑血管病中并不多见。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会出现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通过脑CT扫描显示蛛网膜下腔为高密度影。但是受患者年龄、发病部位、破裂血管大小及发病频率等因素影响,患者的临床表现存在较大的差异,轻症患者可能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与体征,重症患者可能会突然昏迷短时间内死亡,常发病于40-60岁患者。
       二、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原因
       所有能够引发脑出血的疾病都有可能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较为常见的疾病有:1.脑血管畸形,动静脉畸形占大多数,主要发病在青少年人群中。2.颅内动脉瘤,容易发生在脑底动脉环的大动脉分支处,常见于该环的前半部。3.脑底异常血管网病4.其他夹层动脉瘤、血管炎、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结缔组织病、血液病、颅内肿瘤、凝血障碍性疾病、抗凝治疗并发症等。5.还有些患者的发病原因并不明确。
       三、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方法
       1.饮食调整,需要对不健康的饮食结构进行调整,让患者使用少有残留的饮食或液体,让患者多吃吧一些新鲜的果蔬,保持通便顺畅,避免再次复发。要让压力性溃疡患者禁食。
       2.急性发作期要卧床休息,急性期患者要绝对卧床5-6周。要注意各种可能导致患者血压与颅内压升高的因素,如:摇头、情绪波动、咳嗽等。如果患者出现了烦躁不安的情绪,需要在床边为患者安装护栏,避免患者跌落再次受伤。
       3.重视观察病情变化,避免再次复发,密切关注患者的体温、血压、呼吸及瞳孔变化。一旦患者出现呕吐、头痛、甚至昏迷等,要警惕是否发生了再次出血,如果患者的精神障碍愈发严重,呼吸减慢、瞳孔扩散等,要警惕是否存在脑疝,要立即进行抢救。
       4.保证气道通畅,要将昏迷患者的头部歪向一侧,勤进行吸痰避免造成堵塞。定期回退射血,预防吸入性肺炎肺不张
       5.为有效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要控制身体本身的危险因素,吸引、高血压、酗酒等都是引发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重要危险因素,避免上述行为是有效降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有效措施。此外,由于由于此种疾病的常见病因时动脉瘤,因此要及时进行动脉瘤的筛查,避免动脉瘤发生破裂,这也是预防该疾病发生的有效措施。
       6、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保证大便顺畅,特别是患有便秘的老年人,不能大便用力,可以应用一些辅助药物使提高排便的顺畅性。在饮食方面要尽量少吃一些高渣食物,避免大便干燥,有效控制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风险。避免食用高盐、高脂食物,多吃一些蔬菜水果,有效降低血压、血脂,避免动脉硬化或放缓动脉硬化的发展速度,有效降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风险。要保持良好的情绪与心态,不可过度悲伤或喜悦,要保持情绪稳定。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参与到太极拳、八段锦、慢走等舒缓的体育运动中。孕妇、服用阿司匹林、华法林等抗凝药物的患者,需要定期检查凝血功能,避免由于凝血功能障碍而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
       结语
       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要第一时间找到具体的原因,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在动脉瘤没有裂时,可进行动脉瘤夹闭术或介入治疗。并且要在日常饮食方面加以注意,严格控制血糖、血压,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