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中暑患者的急诊处理知多少

2023-05-10 11:43:52

广东省云浮市人民医院   黄政

       炎炎夏日,是中暑高发的季节,温度越高的地区,中暑发生率相对越高。很多人都知道中暑这个词语,但是对于其背后的危险性,认识较少。其实,中暑是一种危险的疾病,严重者可导致患者脏器功能衰竭及死亡,预后较差。因此,应高度警惕中暑发生发展,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避免出现严重的中暑症状。当前,社会大众对于中暑的急诊处理了解较少,不利于该类疾病的防控,严重者还可导致患者失去早期救治的时机,为此,应科普一下中暑患者的急诊处理知识。
       1.什么是中暑?
      中暑是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体液丢失过多等机体异常状态引发的疾病,导致中暑发生的原因主要为环境温度或湿度过高。需注意,高温可以引发中暑,而高温合并空气湿度过大状态时,热辐射对于人体的损害进一步加重,中暑的发生率也大幅度提升。夏季温度较高,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可以达到30℃以上,同时夏季也伴随着高湿气候,因此夏季成了中暑的高发时节。中暑发生后,人体体温调节能力已经失衡,核心体温迅速升高,机体开始出现产热增加、散热障碍状态,大量热量聚集在体内可累及脏器及系统,容易引发神经及心脑血管系统损害,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脏器功能衰竭,患者死亡率较高。中暑患者的主要表现为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意识状态异常等症状,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开始急救处理,避免患者核心体温持续升高,引发脏器功能衰竭。
       2.不同中暑类型的急诊处理措施
       2.1先兆中暑
      早发现、早治疗是改善中暑患者预后的可靠方法,因此要积极识别,中暑早期临床症状,及时规范治疗,避免患者病情进展。暴露于高温高湿环境的人群,若出现四肢无力、大汗淋漓、口渴头痛、眼花耳鸣、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时,应高度警惕先兆中暑发生,此时应尽快远离高温高湿环境,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帮助患者降温,同时补充冷盐水、电解质饮料等,可以有效纠正先兆中暑症状,患者恢复效果较好。
       2.2轻度中暑。
      若未及时发现先兆中暑症状,患者中暑情况持续进展,可导致轻度的中暑情况,此时患者的面部潮红、皮肤湿冷等症状较为明显,脱水症状显著,体温开始出现明显的升高表现,部分患者已经开始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增加等症状。此时,处理方式与先兆中暑基本相同,但是应增加物理性的降体温方式,避免患者体温持续升高,增加内脏损伤风险。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症状的患者,及时补液,避免电解质紊乱。轻度中暑患者经过规范治疗,可在数小时后恢复,多无明显的后遗症。
      2.3重度中暑
      不重视轻度中暑,患者持续处于高温高湿环境中,可迅速推进中暑病情,导致患者发展为重度中暑。重度中暑分为三个类型,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高温环境下进行体育锻炼或训练时,容易出现热痉挛症状,以青壮年人群为主,主要表现为肌肉间歇性、短暂性抽动,其主要原因为:高温环境下大量排汗,虽然补充了水分,但是却没有补充丢失的盐分,因此影响了肌肉代谢,导致痉挛发生。热衰竭多见于老人、儿童及慢性病群体中暑之后,患者主要表现为血容量不足。热射病,是中暑后的高危疾病,可迅速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死率极高。
       先兆中暑和轻度中暑的患者远离高温环境后,通过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处理后,可有效恢复。但是出现重度中暑的患者预后则相对较差,需要尽快脱离高温环境,帮助患者补充水分和盐分,给予患者物理性降温方法,达到快速降温的目的,避免热量聚集对于患者神经系统、肝肾心肺脏器等造成严重损害。若患者出现了高热惊厥,应尽快给予药物降温方式,辅助冷敷等物理降温,适当约束患者行为,避免其发生跌倒、坠床等情况。重度中暑患者的预后相对较差,因此要提高中暑早期的鉴别能力,发现异常及时处理,积极避开高温环境,避免中暑发生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2023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