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外科干预的新进展

2023-06-08 15:44:42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  张兴业

  摘要:在当今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由于饮食和生活的不规律不节制,导致人群中尤其是中老年人高血压病发病率不断上升,且有年轻化趋势。高血压病属于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的药物控制,若治疗不及时,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影响患者的循环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等,如高血压所导致的脑出血,往往留下后遗症,甚至会危及生命,因此临床上对高血压病一定要多加防控,对高血压引起的并发症如高血压脑出血进行合理干预。本文将带领大家回顾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外科干预进展,帮助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改善神经功能和预后。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外科;干预;新进展

  一、什么是高血压脑出血

  高血压脑出血是指由于高血压引起的脑动脉性缺血坏死粥样硬化,微小动脉瘤的形成,在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用力排便等多种因素刺激下,血压在短时间内急剧升高,导致血管发生破裂,引起的脑实质内出血高血压脑出血的部位集中在幕上基底节区,丘脑、小脑、脑干等区域。虽然高血压脑出血的预防干预以及治疗得到了改善,但是目前效果仍然没有达到预期,在治疗过程中的幸存者存在感觉以及功能障碍,程度不一,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能力,当下仍然需要不断寻找更理想的治疗方法。

  二、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外科干预的新进展

  脑出血基础研究的进展加深了人们对脑出血的认识,CT检查在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通过头部CT,在手术不同阶段进行扫描,观察患者血肿部位、形态、出血量等参数的变化情况。同时对于很多生命体征不稳定,需要密切监护的患者可采用移动式CT。此外,由于近几年医疗设备的完善,也不断涌现出新的治疗手段。研究结果表明,使用便携式三维头部CT与三维图像重建技术结合内镜下的血肿清除是一种快速有效和微创的血肿切除方法[1]。

  立体定向技术经过多年的改进,现在已被许多医院用来精确清除颅内深部血肿。随着最近机器人立体定向技术的引入,外科医生可以使用三维图像和多模态图像融合来规划血肿穿刺的最佳路径。研究发现,与保守治疗相比,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和无框架引流明显缩短了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病人费用。同时,三个月的随访显示,通过这种手术方法,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在治疗过程中,通过医疗机器人精准定位之后再根据血肿的位置和形状精确规划手术路径,其能够实现更加准确且创伤小的优势,针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机器人辅助立体定向技术高效安全,未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影响预后的因素

  患者的年龄、出血量、术前意识状态、手术方式、手术时机和术后并发症往往影响患者预后。研究表明,入院时大量出血和意识中度昏迷者预后差,血肿扩大在ICH相关的脑出血中最为多见,会增大患者致死率。老年人往往伴随有其他的疾病,高血压脑出血可能会加重其他疾病的症状,影响老年ICH患者的死亡率。研究表明,在丘脑和脑干出血的病人中,若入院时平均动脉压较高,则会影响死亡率,不过,在皮质下、小脑和大脑出血的病人中,两者无直接关系[2]。而性别、心率和实验室参数在大多数研究中不被认为是重要的预后影响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可影响卒中的发病率和结果,有部分卒中患者会因为经济困难而拒绝治疗。

  四、总结

  总之,临床上改善高血压脑出血的预后效果仍然不太理想,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目前高血压脑出血的致死率有所下降,但致残率仍极高,仍然需要不断研究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依据外科治疗的适应症状,对于手术时机和方法也没有得到统一,当下需要不断研究,早日实现有效干预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岩.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比较[J]. 保健文汇,2018(1):63.

  [2] 史环环. 综合护理干预对神经外科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的护理效果[J]. 健康大视野,2021(3):165.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