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肠中息肉莫紧张 听听中医小建议

2023-06-29 12:09:28

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 张立

       “69岁的王大爷,在社区医院体检时筛查大便潜血阳性,医生建议他到医院进行结肠镜检查,到医院做结肠镜检查,发现几个黄豆大小的肠息肉。”随着体检的普及,不少人被查出肠息肉。虽然查出息肉不用太在意,但有些却不可大意,以防癌变。现代医学主张手术切除息肉,治标不治本,容易复发转移恶变,中医在肠息肉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具有独特的治疗优势,很多人对于这些优势了解较少,为此有必要说一说中医治疗肠息肉的那些独特优势。
       什么是肠息肉?肠息肉指突出于肠腔表面的隆起,在没有确定病理性质前统称为息肉,通常随年龄增加逐渐上升,男性多见(约高出女性1.5~2.5倍),病变部位以结直肠多发,与结肠癌的发病有密切关系,大约80-95%的结直肠癌是结直肠息肉演变而来。肠息肉没有明显症状,但也会发生腹部不适、腹胀、排便习惯改变、腹泻和出血,巨大息肉可导致肠梗阻。肠息肉与以下因素有关:长期进食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饮食、吸烟、饮酒、长期久坐、缺少运动、患有结肠黏膜的慢性炎症,家族遗传。医生建议以下四类人群要进行定期筛查:年龄大于40岁;有结肠息肉或结肠癌家族史;有不良饮食生活方式;炎症性肠病等高危人群,尽早进行肠镜检查。
       中医治疗肠息肉有哪些优势?中医将肠息肉主要归属于肠蕈、肠澼、泄泻、息肉痔、腹痛、便血等范畴,中医认为肠息肉的形成多与脾虚有关,脾主运化,其功能失健,则水湿内停,湿聚而成痰,阻塞了相关的脉络,郁积日久而成息肉。由于肝郁气滞或饮食不节及肥甘厚腻,阻碍脾胃运化,久之脾胃虚弱,而湿热、寒湿、湿浊、痰浊内生,痰湿凝滞,气滞血瘀,痰瘀雍滞肠道,与肠中垢滓,凝聚日久,滋生息肉。
       1、 辩证治疗
       《湿瘀阻滞证》大便溏烂不爽或粘液便,或见便下鲜红或暗红血液,或腹痛腹胀,或腹部不适,脘闷纳少。舌质偏暗或有瘀点、瘀斑,苔白厚或腻,脉弦或涩。以行气化湿,活血止痛为治疗原则,推荐药方:平胃散和地榆散加减,苍术、陈皮、地榆、槐花、茯苓、薏苡仁、莪术、丹参、赤芍、槟榔等。
       《肠道湿热证》腹胀腹痛,大便溏泻,或粘液便,泻下不爽而秽臭,或有便血,或大便秘结,兼口渴喜饮,小便黄,肛门灼热坠胀,舌质偏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或滑数。以清热解毒,行气化湿为治疗原则,推荐药方:地榆散和槐角丸加减。地榆、槐花、枳壳、槟榔、当归、赤芍、黄芩、茯苓、蒲公英、薏苡仁、防风等。
       《气滞血瘀证》脘腹胀闷疼痛,或有刺痛,便秘、便血或大便溏烂,或有痞块,时消时聚,舌质偏暗或有瘀斑,脉弦或涩。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治疗原则,推荐药方: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川芎、牛膝、薏苡仁、槐花、地榆、桔梗、甘草等。
       《脾虚夹瘀证》见腹痛隐作,大便溏薄,便血色淡,神倦乏力,面色萎黄,纳呆,或畏寒、四肢欠温,舌质淡胖而暗,或有瘀斑、瘀点,脉虚或细涩。以补益气血,活血化瘀为治疗原则,推荐药方:四君子汤和化积丸加减。党参、白术、茯苓、薏苡仁、莪术、煅瓦楞子、丹参、三七、槟榔等。
       2、 针刺治疗
       主穴:天枢、大肠俞、上巨虚、三阴交、血海。配穴:湿瘀阻滞证配阴陵泉、丰隆;肠道湿热证配合谷、内庭、阴陵泉;气滞血瘀证配太冲、阳陵泉;脾虚夹瘀证配脾俞、足三里、关元。操作方法:患者取卧位或坐位,使用0.40×50mm毫针,取主、配穴进行治疗,根据穴位部位不同选择进针角度及深度,根据病情使用补、泻手法,留针30分钟。疗程:每天1次,7天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3~4个疗程。
       3、 艾灸治疗
       主穴:大肠俞、中脘、天枢、关元;辅穴:血海、阴陵泉、丰隆、灸法:艾条灸30分钟,艾罐灸30分钟。操作方法:点燃艾条,将点燃的一端,在距离施灸穴位皮肤3cm左右处进行熏灸,以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每处灸30分钟,至局部皮肤红晕为度。疗程:每天1次,每次2个部位。10天为1疗程,一般治疗3个疗程。
       4、 穴位注射疗法
       主穴:大肠俞、天枢、三阴交、足三里、上巨虚。配穴:湿瘀阻滞证配血海、丰隆;肠道湿热证配下巨虚;气滞血瘀证配太冲、膈俞;脾虚夹瘀证配脾俞、血海。药物:黄芪注射液、当归注射液、丹参注射液。操作方法:穴位常规消毒,用5ml注射器,选择上述药液其中一种,吸取4ml。刺入穴内,探得针感后,回抽无血,缓慢注入药液,每穴注射1ml。主、配穴可轮换搭配使用。疗程:每2天1次,10天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2~3个疗程。
       5、 中医灌肠治疗
       中药组方:五倍子、生牡蛎、夏枯草、地榆、马齿苋、乌梅、贯众、紫草、桃仁、土鳖虫、香附,加水500ml,以水煎浓缩到100ml为止,过滤后装瓶备用。灌肠方法:晚睡前1h以点滴法进行保留灌肠,共计用药2个疗程,每疗程12d疗程结束后休息7d;半年后重复用药2个疗程。
       总结 肠道息肉是标,湿热瘀毒是本,经常吃肉、喝酒吃辛辣燥热食物过多,便秘,是肠道息肉发病的主要原因,改变饮食结构,饮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配合中药治疗,清泻肠道湿热瘀毒,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瘀者散之,彻底消除肠道息肉,预防肠息肉癌前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