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脑溢血和脑出血有什么区别呢

2023-07-04 16:20:38

  西北大学附属医院/西安市第三医院神经内科 张乐石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会说脑溢血,但是脑溢血在临床工作人群中,他们更愿意称为脑出血,脑溢血的概念和脑出血的概念其实是一样的,只是每个人对它们的叫法不同。比如,在老百姓中对它们的称呼就比较朴素,会说脑溢血,但是在医院的医务工作人员,他们大多数时候用的都是专业术语,会说脑出血,其实脑溢血和脑出血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

  1.什么是脑出血?

  脑出血又可以称为脑溢血,目前来看脑出血的临床表现为两种:第一种是全脑症状,大多由水肿、脑出血和颅内压升高所导致,其表现为昏迷、嗜睡、呕吐、头痛等;第二种是局灶症状,是血破入脑所导致的定位症状,如面瘫、中枢偏瘫、偏身和失语感觉障碍等。脑出血并未如表面含义一般脑外出血,而是指脑实质内血管破裂而引发的出血,在脑卒中占据的比例有30%之多。引发脑出血的原因主要是脑血管病变,像是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以及老化等;大多数的脑出血患者在平常中没有症状或先兆,发病很突然,这种病症早期的死亡概率较高,就算是幸存者也是多数有着运动障碍、言语障碍和认知障碍等后遗症。此外,一般来看处在40岁到60岁脑出血发病的人群居多,男性发病的数量多于女性。只要使血压骤然升高的因素,都可以是脑出血的诱因,比如情绪激动、用力排便、剧烈运动等。脑出血还有可能引起脑疝、继发性脑室出血、高热等严重的后果,如果有以上的情况出现,其死亡的概率很大,所以在临床工作中治疗脑出血这一病症需要落实的目标首先要做的便是抢救病人的生命,其次将病残率降低。
       2. 脑出血的症状体现有哪些?
       目前世界的老龄化比较严重,脑出血已经成为广泛发生的严重疾病,在我国每一年因脑出血导致死亡的患者占全部疾病中的20%左右,它严重危及人类的健康。

  根据相关的病学调查,在我国北方脑出血发病的患者大于南方的脑出血发病患者,其男性高于女性,随着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高,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等临床的疾病越来越多,出现脑出血的患者也相对地逐渐变多,我国目前的医疗水平,已经使一部分患者了解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定期的体检能够预防严重的脑部并发症出现,但还是有部分患者因为医疗知识的匮乏、医疗条件的匮乏,不能全面地了解到脑出血的有关知识,不能保证早发现、早治疗,不能有效预防脑出血或不能得到有效治疗。
       3. 脑出血该怎么治疗?
       3.1一般治疗:患者需要安静休养,卧床休息两周到四周,需要注重居住环境通风、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出现舌根后坠,严重的患者需要将气管切开确保生命,应当采取心电监测,对患者的呼吸、血压和体温等生命特征进行详细监测;如在发病期间有些患者有意识障碍、血氧饱和度有所下降,医生应当采取吸氧措施。

  3.2控制血压:因为脑出血的患者在患病期间会存在血压反射性增高的现象,这种表现会引发出血量增加,但过低的血压还会影响患者脑组织的血供,所以合理控制血压极其重要,患者可以咨询医生针对自身的病情选择有效的降压药物,将血压控制在标准水平,避免加重原发病。

  3.3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脑出血的患者往往都会出现脑水肿现象,颅内压的升高有许多较为特异的表现,如头痛、喷射样呕吐等,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还会引发生命危险,所以需要着重注意脑水肿的控制,更要降低颅内压,在发病早期医生可以使用甘露醇脱水,并且采用呋塞米进行辅助脱水,注意患者肾功能的检测,并且在有所缓解以后复查患者的血电解质情况,以防水电解质出现紊乱。

  3.4预防并发症:使用抗生素可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胃酸的分泌药物防治肺部感染以及上消化道出现应激性溃疡。

  3.5外科治疗:出血量较大,关键位置出血的患者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