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状肌综合征,超声见分晓
陕西咸阳市中心医院超声诊断科 朱文峰
梨状肌综合征的主要表现是患者的下肢出现疼痛感,尤其是行走的过程中疼痛还会随之增加,此时需要患者及时到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详细的检查,发现病症后注意休息,尽量少运动少活动。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症和梨状肌症候群都是发生在坐骨神经自骶丛神经分开之后,在走经骨纤维管道离开骨盆达臀部之前,因为身体的局部发生了病变最终引发嵌压综合征。而坐骨神经痛主要发生在患者的盆腔周围,梨状肌综合征则是因为病变所导致。
1.梨状肌综合征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1.1坐骨神经受损症状的表现主要是干性受累,也可以说是因为沿坐骨神经发生放射痛和反射障碍。尤其是该病症患病时间较长的患者还会出现小腿萎缩和足下垂等状况。
1.2压痛点最为剧烈的是在骨神经盆腔出口部体表投影位置,俗称环跳处,路线是沿神经干走行向下进行放射。除此之外,还能够发现其他的病例还有在胫点与腓点处有压痛现象。梨状肌症候群时发生的压痛点更高,大概高1厘米。
1.3在开展下肢旋转试验时,肢体会发生内旋使得梨状肌、闭孔内肌等处于紧张状态,造成出口狭窄加重,从而引发坐骨神经出现病症。同时除了沿坐骨神经处的放射痛外,小腿外侧到足底部位还会产生麻木的感觉。仅有梨状肌症候群者则会因为肢体外旋时诱发症状发生,产生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挛缩、瘢痕化的梨状肌有收缩,当下肢外旋之时,还会有出口处狭窄的缘故。
1.4还可以采用直腿抬高进行实验,一般来说呈现阳性的较多,疼痛程度大概在根性痛与丛兴痛程度中间,这个试验并不是非特异性。
2.梨状肌综合征的发病原因有什么?
实际上梨状肌综合征和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症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也可以将梨状肌综合征作为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症的引发因素之一。梨状肌综合征早期的病理改变多以局部受到外伤以后出现的创伤性反应,如扭伤和突然蹲位站起引起,而此症状的轻症反应是梨状肌纤维的水肿、毛细血管扩张和渗出,重症患者梨状肌还会出现痉挛、肿胀和出血现象。像是损伤轻微就需要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从而恢复一般状态,但如果患者的损伤过重,甚至有反反复复多次的损伤,加之与其他致病因素同时发生,如同潮湿环境和寒冷环境就会导致病理呈可持续发展,逐步形成慢性的过程,随之出现继发性的变化。
3.梨状肌综合征的超声检查是什么?
超声检查是诊断梨状肌综合征首选的辅助检查手段之一,操作过程较为简单且安全无创,具备一定的可重复性。随着我国超声设备与超声技术的不断革新,明显能够发现超声诊断时显示位置较表浅肌肉的清晰度有所提升,已经可以精准显示和鉴别出梨状肌存在的异常之处。其实正常梨状肌是呈斜行带状肌性的结构,轮廓十分清晰,肌外膜平滑且纤细,内部肌束平行排列,纹理清晰,回声均匀。同时梨状肌综合征的患者梨状肌会因为病症有所改变,像是梨状肌增厚,形态愈加饱满,肌外膜随之增厚,肌纹理显示与平常相比不再清晰,包膜回声增强,内部结构出现紊乱,弥漫或局限性回声减低或增高,导致分布不均匀。加之梨状肌下孔较健侧缩小,梨状肌后方的坐骨神经回声欠均匀,未见明显蜂窝状结构,此时便需要及时进行治疗。此外,对梨状肌综合征患者行梨状肌注射既可以用于诊断也可以用于治疗。注射的方式可以是直接注射,需要在透视、超声、肌电图、CT和MRI的引导之下进行注射,一些引导方法的优势还有可能大于其他方法,因为据目前大体研究显示的结果来看,利用解剖标志和透视引导下梨状肌注射的准确率只有30%,而超声引导下注射的准确率高达95%。
4.梨状肌综合征如何治疗?
目前来看梨状肌综合征的治疗有多种治疗方案,如物理治疗、中医治疗、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多数的患者治疗周期都在一到两个星期左右。
药物治疗主要有非甾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肌肉松弛剂、肉毒毒素和利多卡因。
手术治疗大多采用梨状肌切断术,这种手术方式的采用基于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手术主要解除坐骨神经的压迫。但术后存在一定的复发风险概率,此时可以选择进行粘连松懈,有助于缓解。
物理治疗则是采用红外线热疗、电疗和超声波冲击,改变梨状肌的松软度,使得梨状肌得到延伸,缓解粘连与痉挛症状。
中医治疗是针灸、按摩,如按摩能够加快患者的血液循环,以此减少梨状肌损伤带来的疼痛感,而且在一定基础上对梨状肌的恢复有一定的帮助,但不能自行随意地按摩,不然容易起反作用加重病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