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我们需要知道哪些内容?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国际医院麻醉科 陶小娟
麻醉是指用药物或者其他方法使患者整体或局部暂时失去感觉,以达到无痛的目的进行手术治疗。麻醉是医学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它能帮助患者在手术过程中进入无痛状态。本科普文章将为您详细介绍麻醉的相关知识及使用注意事项,让您对麻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麻醉的基本原理
抑制中枢神经系统:麻醉药物能够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活动.使患者失去意识,进入睡眠状态,减轻心理压力、恐惧和焦虑。
改变血液供应:麻醉药物可以改变血流分布,降低大脑对氧气的需求,从而保护大脑组织免受缺氧的伤害。
调整自主神经系统:麻醉药物可调整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使心率、血压等生理指标保持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保护心脏、肺、肾等器官免受损伤。
麻醉的作用
改善手术效果:麻醉同时也能够减少或抑制机体对手术刺激的反应,如运动、咳嗽、呕吐等,提高手术的可控性和精度,同时减少手术损伤和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保护身体器官:麻醉过程中,麻醉药可以通过控制血流、氧供等多种方式,保护身体器官.减轻手术和麻醉对机体的副作用.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常见的麻醉类型
1、全身麻醉:这是一种将患者完全置于无意识状态的麻醉方式。包括:(1)吸入麻醉(2)静脉麻醉(3)基础麻醉:①直肠灌注;②肌内注射。通过注入或者吸入麻醉药物,使患者失去意识、疼痛感和记忆,同时降低反射性运动以便进行复杂手术。全身麻醉需要专业麻醉医生的监护。
2、局部麻醉:这种麻醉方式只在特定部位施用,使局部区域失去痛觉。常见的局部麻醉方法包括:(1)椎管内麻醉:①蛛网膜下腔阻滞;②硬膜外间隙阻滞(含骶管阻滞)。这是通过向脊髓腔内或硬膜外腔内注射药物,使下半身或特定部位失去痛觉和运动能力的麻醉方式。脊麻和硬膜外麻醉常用于剖宫产、骨盆手术和下肢手术等。(2)神经干及神经丛阻滞(3)局部麻醉;局部麻醉对于小手术、短时间的治疗或检查等适用。包括:①表面麻醉;这是一种局部麻醉方式通过在皮肤表面涂抹麻醉药膏或喷雾使局部区域失去痛觉。表面麻醉常用于皮肤切口、皮下注射和静脉穿刺等。②局部浸润麻醉;③区域阻滞麻醉;④静脉局部麻醉。
3、针刺麻醉
4、复合麻醉
(1)不同方法的复合;静吸复合全麻,椎管内阻滞复合全麻,腰硬联合阻滞以及神经丛阻滞复合全麻等。
(2)药物的复合: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复合静脉全麻等。
(3)技术的复合:全麻复合低温麻醉、全麻复合控制性降压等。
麻醉使用的注意事项
麻醉前访视:麻醉前应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包括询问病史、检查用药、体格检查、实验室常规检查、特殊检查等。做出麻醉前病情评估,并决定是否进行进一步检查项目、用药调整、进行禁饮禁食以及特殊病情的麻醉前准备。指导患者熟悉有关的麻醉问题,解决其焦虑心理,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
麻醉药物选择:根据手术类型、麻醉方式、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特殊需要,选择适当的麻醉药物。麻醉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过敏史等因素及术中生命体征的监测情况,合理选择和调整药物剂量,防止出现麻醉过深和过浅的情况同时减少相关不良反应以确保麻醉效果和安全性。
麻醉监测:麻醉监测是麻醉医师随时间变化认识和评估潜在生理变化的过程,是麻醉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麻醉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监测,包括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监测可以分为有创、无创、微创三种,选用时要权衡利弊。监测结果能够及时反映患者的生理状况,帮助麻醉医生及时做出调整和处理。
术后观察与护理:手术后,患者需进行密切的术后观察和护理。包括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恢复情况、镇痛管理、康复指导等并及时处理麻醉后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以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
结束语: 麻醉技术的出现为医学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使得许多原本复杂而痛苦的治疗过程变得更加安全和舒适,但是其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如果您有其他任何关于麻醉的问题,请及时咨询医疗专业人士。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