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康复不走弯路,尽享幸福人生
阳朔县妇幼保健院 黄翠姣
分娩,为大部分女性的必经阶段,对于女性群体来说,生孩子可增加自身抵抗力,有效降低肿瘤疾病诱发风险;但是,整个怀孕过程会增加母体心脏、肾脏、肝脏负担,对于部分身体娇弱女性来说,还会诱发内科综合征;且生产结束后,还会导致盆底肌松弛、阴道松弛、骨盆变宽、子宫脱垂等不良后果,在影响女性身体美观度同时还会在女性患者身体健康方面造成较大威胁。因此,本文研究中将围绕产后女性分析,主要总结康复治疗阶段相关的注意事项,希望能为临床从业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1.心理安抚
女性生产后,会出现腹部松弛、漏尿、睡眠不足等现象,加上哺乳带孩子的辛苦,身体激素分泌变化等等会导致产妇出现比较严重的悲观消极情绪,严重者可发生产后抑郁症,工作人员需引起高度重视,在产后康复期,需主动与产妇交流,耐心安抚产妇,并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产妇自我感受,而后分享宣泄情绪的合理方法,在产妇情绪稳定后,工作人员可为产妇讲解产后康复治疗重要性,并列举本院内成功案例,为其直接呈现此类产妇身材恢复的图片,从而帮助产妇点燃内心希望的火苗,使产妇能够正视自身身体状况,更好地接受产后康复治疗,保障最佳效果。在产后恢复过程中,工作人员还需主动和产妇家属沟通,叮嘱家属多陪伴、关心和理解产妇,从而有效预防产后抑郁现象发生。
2.盆底康复治疗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由于盆底支持组织的薄弱和损伤所造成的一大类疾病,为女性生产后的最常见并发症,与妊娠和分娩有关,具体表现有:阴道松弛、阴道前后壁膨出、子宫脱垂、尿频、尿急、便秘、大小便失禁、性功能障碍和慢性盆腔痛等。产妇产后42-56天需要到医院进行产后复查,工作人员需全面分析,并结合检查结果为患者制定适宜的治疗对策,在盆底康复治疗时,凯格尔运动训练比较多见,简单易行,训练前患者排空膀胱,采用平卧或站立位,阴道收缩向内施力五5秒,放松5秒,就像憋尿一样,每天早、中、晚做3次收缩放松的动作,10次/组,每组之间休息3分钟,每天20-30组为宜。工作人员可为其进行简单示范,并播放相关的训练视频。在盆底康复训练过程中,盆底肌肉电刺激训练加生物反馈训练,一般产后2个月即可进行治疗,临床操作时,在患者下腹部贴理疗电极片,阴道内放置患者专用的盆底功能训练探头,根据患者不同的训练阶段循序渐进依次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调节仪器电刺激治疗参数,30分钟/次,每次间隔2-3天,2-3次/周。盆底肌肉电刺激训练加生物反馈训练首先通过电刺激松弛和紧缩盆底肌肉,唤醒病人的本体感觉,通过电刺激治疗2-3次病人的本体感觉比较好以后就可以转变到一类肌纤维和二类肌纤维训练了,10-15次/疗程。盆底康复治疗还需要配合阴道哑铃训练,患者在家训练前排空膀胱,平卧或站立位,循序渐进依次选择不同型号的哑铃放置,每天将哑铃球消毒后置入阴道中上段,通过5个哑铃球不同的重量,采用凯格尔运动方式,每天锻炼1次,20-30分钟/次,从而更有效锻炼患者会阴部和阴道肌肉的收缩能力。盆底肌肉电刺激训练配合阴道哑铃训练及凯格尔运动训练可以大大增加盆底康复的效果。
3.行为指导
生产对于产妇来说创伤较大,对身体损耗比较严重,因此,在产后康复过程中需要产后行为指导,产后行为指导主要包括饮食、睡眠、个人卫生、哺乳等方面的指导和建议。产妇在个人饮食方面,不可摄入辛辣、生冷、强刺激食品,需要控制高脂肪食物的摄入比例,对于富含优质蛋白、维生素食物,可适当增加摄入量,嘱产妇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及时补充身体所需营养元素。嘱产妇注意休息,调整自我作息时间,不可熬夜,为了保障良好睡眠质量,建议产妇在夜间入睡前喝热牛奶,并在室内播放舒缓类音乐,从而达到快速入睡效果。每日清洁会阴部,避免发生感染。合理的饮食保证营养供应,充足的睡眠有利于恢复身体机能,正确的哺乳姿势和挤奶方法可以预防乳腺炎等问题。
总而言之,产妇康复治疗阶段,心理安抚措施在改善产妇焦虑情绪、抑郁情绪方面有确切效果,可纠正产妇错误观念,帮助产妇从内心深处正视自我身体状况,提高产妇治疗配合度;与此同时,各种盆底康复治疗措施,还可提高产妇盆底肌力,可增加会阴肌肉弹性,行为指导中的饮食、睡眠、卫生清洁、哺乳指导等措施,还能够更好地预防并发症,提高产妇身体素质,缩短产后康复进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