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头号杀手”脑卒中,你了解吗
延安大学咸阳医院第三临床医学院眉山心脑血管病医院分院 李直
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亡率高等相关特点,在全世界范围内每4个人中就会有1个人发生脑卒中,同时该病症的治疗病程较长,极易造成家庭和社会的经济压力,除此之外,脑卒中病症通常会突然发作,患者在发病内4⁓5小时及时送达医院的治愈率最高,大多数能够明显恢复,少数可以完全恢复。
1.什么是脑卒中
脑卒中又称为中风,是一种急性的脑血管疾病,主要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血管阻塞造成血液无法流入大脑,最终引起脑组织损伤。脑卒中主要包含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其中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占据脑卒中总体病症的60%~70%。该病症通常出现在40岁以上的群体中,其中男性相对女性来说较多,严重甚至会造成患者死亡。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国内脑卒中已经成为大众死亡的首要因素,这是因为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以及致残率高等特点,而不同类型的脑卒中其治疗方式也各不相同,但是现阶段我国病症治疗始终缺少有效的治疗方式,并且普遍认为病症预防是最好的应对措施。
脑卒中的症状因部位和类型而异,常见的临床症状有以下几类:
肢体瘫痪:脑卒中患者可能出现一侧或双侧肢体无力、麻木或瘫痪。
言语障碍:脑卒中患者可能出现说话不清楚、理解困难或表达障碍等。
视觉障碍:脑卒中患者可能出现双眼视物不清、视野缺损或失明等。
感觉障碍:脑卒中患者可能出现面部、手臂或腿部感觉异常或丧失。
头痛:脑卒中患者可能出现突发性剧烈头痛。
平衡障碍:脑卒中患者可能出现步态不稳、眩晕或摔倒等。
2.脑卒中病因
2.1血管性风险
脑卒中发病的主要原因是脑部供血的血管内壁上出现栓塞,一旦脱落后会造成动脉栓塞,进而出现缺血性脑卒中;同样有可能由于脑血管或脑血栓出血,造成出血性脑卒中。如果患者患有冠心病则会伴有房颤,进而造成心瓣膜出现内壁附着血栓,当血栓脱落后,堵塞脑血管导致缺血性脑卒中。
除此之外,脑卒中的其他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其中高血压是脑卒中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这是因为该病症会导致清晨血压指数异常提高;脑卒中所造成的颈内动脉或者椎动脉狭窄和闭塞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结缔组织病、高血压、风心病、动脉炎、血液病、代谢病、药物反应以及肿瘤等所造成的动脉内膜增生,又或者颈动脉出现外伤,扁桃体发炎所造成的动脉血栓都会引起患者颈内动脉出现狭窄或者闭塞。
2.2生活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如果不注意自身的生活方式,则极易导致脑卒中病症,比如,吸烟、不健康的饮食、身体肥胖、运动量不足、饮酒过量等。除此之外,患者如果自身患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都会提高脑卒中发病的风险系数。此外,有家族脑卒中史的人群发病风险较高。
3.脑卒中治疗
3.1药物治疗
对于脑卒中来说,药物治疗是目前公认的有效治疗方式,但是此种治疗方式自身具有严格的治疗时间要求,通常情况下,静脉溶栓需要在病发4.5小时内进行治疗,如果是动脉溶栓则可以适当延长。使用药物治疗时,对于已经患有高血压的脑卒中患者,其血压控制需要按照脑卒中的标准指南进行病症治疗,其中针对陈旧性脑卒中血压治疗的目标需要达到<140/90mmH;而对于高血脂、糖尿病患者,其血压目标则需要降低至<130/80mmH。
从本质上来看,对于脑卒中患者的血压治疗原则主要体现在平稳持久,所以常用的降压药物均可以通过降低血压,有效发挥预防脑卒中的作用,尤其钙离子拮抗剂在降低脑卒中病症风险方面具有详细的研究资料。
在病症治疗过程中,使用降压药应按照从小到大的原则,并且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水平以及药物使用负面反应,尽可能将血压控制在标准的范围内,同时患者在治疗血压时要尽可能避免血压的大幅度下降,防止患者出现脑供血不足;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病症发作24小时内需要对血压进行谨慎处理。
如果患者已经患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相关病症,则需要选择以下药物进行辅助治疗,如阿司匹林、他汀等。
3.2手术治疗
除了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同样是确保患者病症快速恢复的重要方式之一,现阶段我国针对脑卒中病症的手术治疗方式主要包括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以及颅外一颅内动脉吻合术,其中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通常适用于颈动脉外段所出现的严重狭窄部位、狭窄部位、颈动脉完全闭塞24小时内等相关患者,如果已经闭塞情况已经超过24⁓48小时,或者患者出现脑软化,则不能通过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颅外一颅内动脉吻合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于脑卒中病症的预防具有良好效果。脑卒中的预防措施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的发展;健康饮食,减少盐、油、糖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增加运动量;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要学会应对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