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生命通道:自体动静脉内瘘护理攻略
湖南省冷水江市人民医院,肾内科 李湘兰
自体动静脉内瘘——尿毒症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关键的“生命通道”!
对于需要长期血液透析来维持生命的患者而言,自体动静脉内瘘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因此,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显得至关重要。什么是自体动静脉内瘘?自体动静脉内瘘有些什么护理攻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些什么?就让小编带您一一寻找答案,一起来守护我们宝贵的“生命通道”吧!
1. 什么是自体动静脉内瘘?
自体动静脉内瘘是通过外科手术,将患者表浅相邻的动脉和静脉血管进行吻合,使动脉血液流至表浅静脉,静脉血管管壁增厚,管腔增大,血流量增加,达到血液透析所需的要求,从而建立血液透析体外循环。自体动静脉内瘘是尿毒症患者长期行血液透析最理想的血管通路,是透析患者的生命线!
2、自体动静脉内瘘有些什么护理攻略?
2.1术前护理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在保守治疗期间就应该有意识地保护上肢的静脉,避免在腕关节以上行静脉穿刺、保留留置针,PICC置管,以备日后做动静脉内瘘。注意保护肢体皮肤清洁、完整,预防抓伤皮肤。若经医生评估血管较细,术前可进行术侧肢体功能锻炼,如抓握弹力球、抓举轻型哑铃等,以促进血管充盈。患者还应提前两周开始监测血压,每天监测两次,确保手术前血压稳定,避免出现低血压。
2.2术后护理
术后平卧时应抬高术侧上肢至30度以上,下床活动时保持术侧肢体功能位,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肢体的肿胀。密切观察有无渗血、血肿、感染等异常情况,术后2-3天换药一次,如出现敷料渗湿、污染及脱落,及时换药。观察远端的肢端有无苍白、发凉、麻木、疼痛,及全身有无不适等情况,保持体温、脉博、呼吸、血压平稳。术后还应每天多次检查内瘘的通畅性,包括听诊血管杂音和触诊震颤,如果有异常情况,或出现胸闷气促等情况,应及时告诉医生进行处理。
2.3内瘘早期功能锻炼
术后早期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促进内瘘的成熟,需要注意锻炼的强度和频率,避免过度锻炼导致内瘘损伤。术后24小时术侧手可适当做手指、腕关节运动,防止血栓形成。内瘘术后1周且伤口无感染、无渗血,愈合良好的情况下,每天做握拳或捏握力圈运动3-4次,每次10-15分钟。术后2周,进行束臂握拳运动,可在吻合口上方近心端(如上臂),轻轻加压至内瘘血管适度扩张充盈,同时进行握拳或捏握力圈运动,1分钟后解除压力,然后再次加压,如此循环练习,每次10-15分钟,每天2-3次。
2.4 正确使用内瘘,做好长期使用规划
2.4.1内瘘成熟至少需要1个月,一般术后2-3个月开始使用。适当延长内瘘首次使用的时间,可减少内瘘功能不良的发生率。
2.4.2规划内瘘的使用,合理有序安排穿刺点,一般从内瘘远心端到近心端进行绳梯式穿刺,穿刺点应距离吻合口3-5cm以上,每次穿刺间距0.5-1cm,交替使用穿刺部位。如果内瘘血管局限(不足够长、或位置特殊),难以应用绳梯式穿刺方法,也应合理有序安排穿刺点,建立扣眼穿刺。
2.4.3每次透析结束后按压内瘘穿刺部位10分钟以上,压力以既能止血,又可触及震颤为宜。
3.日常生活中护理需要注意些什么?
3.1“两个坚持”
1)坚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内瘘局部皮肤清洁,每次透析前清洁手臂。
2)坚持每天自行检查内瘘,触摸内瘘是否有震颤3-4次(可选择晨起、上午、下午、睡前的时间),如震颤减弱或消失立即就医。
3.2“六个避免”
1)避免内瘘侧肢体受压、提重物、佩戴手表、首饰、穿紧袖的衣服。
2)注意睡姿,避免压迫内瘘侧肢体。
3)避免肢体暴露于过冷或过热的环境。
4)避免在内瘘侧肢体测血压、抽血、静脉注射、输血、输液。
5)透析结束当日穿刺部位用无菌敷料覆盖4h以上,避免接触到水及污染物,以防感染。
6)注意内瘘的保护,避免碰撞等外伤。
4、出现什么情况该立即就医?
若发现内瘘部位出现红肿、疼痛、震颤减弱或消失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就医处理,切勿延误。
结语:
自体动静脉内瘘作为血液透析的重要血管通路,正确有效的护理可以延长血管通路的寿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全面做好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护理至关重要,确保内瘘的通畅性和稳定性,为血液透析患者守护好这宝贵的生命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