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血“大作战”:介入栓塞治疗咯血
贺州市人民医院 胡泽柳
咯血,通俗的讲是咳嗽出血;作为内科常见病,其病因较复杂,多源于肺结核、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等病变,且多伴反复咯血史和贫血貌,部分大咯血患者可因呼吸道大量血液堵塞或失血性休克而危及生命,需及时采取诊治。如果反复咯血且单纯使用止血药物效果不佳的情况,就可以考虑“止血神器”——介入栓塞了。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介入栓塞治疗咯血的过程,带您领略止血大作战的魅力。
什么是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是一门新兴的临床学科,是微创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立于临床传统内科学和外科学之外的第三大临床学科,它是在不开刀暴露病灶的情况下,借助先进的影像设备(如DSA、B超、CT等)在皮肤上作直径几毫米的微小通道,将特殊的穿刺针、导管等插到病变器官、组织,通过穿刺针或导管直接注入药物、栓塞剂或置入支架等方式对多种疾病进行治疗。
介入治疗咯血的优势
介入血管栓塞术是一种借助数字减影成像系统(DSA)直接在血管上做文章,利用导管从血管内部直接找到支气管动脉,通过选择性血管造影,确定出血部位,然后采用栓塞材料,将可疑病变的动脉尽可能全部栓塞,从而达到治本目的。
DSA对诊断咯血的来源也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支气管动脉来源的咯血多,因此,首选支气管动脉造影;对于提示肺循环异常的,例如肺动静脉瘘、医源性肺动脉破裂或肺动脉栓塞的咯血,则进行肺动脉造影。找出潜在的出血部位,然后在出血血管本身或供应该出血血管的近端血管放置栓塞材料,进行栓塞止血,动脉造影栓塞使肺部出血停止的成功率极高。
介入栓塞治疗咯血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完善相关检查: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包括胸部CT、支气管镜、肺功能等,以明确咯血的原因和病变部位。2.确定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告知患者及家属治疗方案、风险和预后等相关信息。3.介入栓塞治疗:在局部麻醉下进行介入手术,通过导管选择性地插入咯血病变的供血动脉,并注入栓塞剂,阻断血液供应,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常用的栓塞剂包括明胶海绵、聚乙烯醇栓塞颗粒、弹簧钢圈等。4.术后处理:术后患者需要平躺24小时,并进行心电监护、吸氧等处理。同时,医生会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5.定期复查:术后定期进行胸部CT、支气管镜等检查,以评估治疗效果和病情变化。
需要注意的是,介入栓塞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止血方法,但并非所有咯血患者都适用。对于咯血量较小、病变局限的患者,药物治疗或传统手术可能更为适合。因此,在治疗咯血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
对于介入栓塞治疗咯血,患者需要注意什么?
1.绝对卧床休息:介入治疗后,患者需要绝对卧床休息,有助于减轻胸内压力,降低再咯血的风险。一般需要卧床24小时。2.注意咳嗽和咳痰:咯血后,患者应尽量避免咳嗽和咳痰,以免引起再次出血。如果咳嗽和咳痰症状较重,可以遵医嘱使用止咳药和化痰药。3.避免用力动作:介入治疗后,患者应避免用力动作,如用力排便、打喷嚏等,以免引起腹压增高,导致再次出血。4.保持大便通畅:患者应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可以多喝水、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来帮助排便。5.注意观察病情变化:介入治疗后,患者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是注意观察咯血的颜色和量,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6.遵医嘱治疗:患者应遵医嘱治疗,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7.注意饮食调理:患者应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和饮料,如辣椒、咖啡等。建议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稀饭、面条等。8.保持良好的心态: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和过度紧张。可以适当进行一些放松的活动,如听音乐、看书等。
结束语
总的来说,介入栓塞治疗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止血方法。它不仅能够迅速止血,而且能够减少患者的痛苦,帮助他们更快地恢复健康。我们期待着更多的医疗科技发展,为更多的患者带来福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