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脑卒中后为何需要及时进行康复护理?

2025-02-25 10:06:03 福建省泉州市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熊晶

福建省泉州市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熊晶

  近些年来,脑卒中发病人数逐年递增,且呈现出年轻化趋势。而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一旦发生脑卒中重可危及生命,遗留终身残疾无法治愈。那么,脑卒中后为何需要及时进行康复护理呢?让我们一同来看看吧!

  脑卒中后康复治疗的必要性

  脑卒中又称为中风,为突发性脑部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会造成极大的影响。在经历急性期的治疗后,患者会留下各种各样的后遗症,如肢体瘫痪、言语障碍、认知功能障碍,这些后遗症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脑卒中后康复治疗十分关键,其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的经济压力。

  脑卒中的康复治疗时间

  脑卒中康复治疗的时间至关重要,不同类型的脑卒中患者康复的时机也有所不同。其中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当其神志变得清楚且生命体征平稳后,需在24小时内着手开展康复训练。虽然此阶段患者身体较为虚弱,但及时开展康复治疗能够有效预防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发生。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病情较为复杂,通常需在10至14天后,即病情稳定后再开始康复。

  另外,脑卒中后的康复治疗过程中,半年内是肢体功能恢复的关键时期,前三个月为“黄金期”,在前三个月内患者的神经系统具有较大的可塑性,此时身体对康复训练的反应最为敏感,因此康复效果最为显著。因此,脑卒中患者及家属都应当高度重视并积极配合康复治疗。而从统计数据来看,90%以上的患者在经过及时治疗和规范的康复训练后,都有希望恢复步行能力重新回归正常生活。若脑卒中患者在病程超过一年后进行康复,康复效果会大打折扣,因错过最佳恢复时机会导致部分功能无法完全恢复,会留下永久性的残疾,给患者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和困扰。

  脑卒中后常用的康复治疗方法

  运动疗法  脑卒中后,运动疗法是康复治疗的核心部分。它能够改善患者的肌肉力量、关节活动度、协调性及整体功能,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日常生活和工作需求。运动疗法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有氧运动、抗阻训练和平衡练习。适合脑卒中患者的有氧运动包括坐式自行车、步行、慢速走路以及水中运动等。对于脑卒中患者,抗阻训练应根据患者的功能状态来设计,可以使用弹力带、轻重量的哑铃或是自身体重进行简单的动作,如肩部外展、腿部抬高、坐姿的手臂弯举等。可以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改善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有助于预防肌肉萎缩和骨质疏松,但需在专业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确保安全性。平衡练习对于预防跌倒极为重要。常见的练习包括:单脚站立,借助墙壁或扶手,以增强稳定性;闭眼站立,挑战患者的平衡感,但需要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走直线,可以在地上标记直线,训练患者的步态和协调性。这样提高身体的稳定性和协调性,降低跌倒风险。增强下肢力量,从而提高行走和功能活动的能力。

  职业治疗  职业治疗涵盖穿衣、吃饭、个人卫生管理等多个板块。如穿衣,从挑选合适的衣物、区分前后到系纽扣等细节动作着手,提高患者手指的灵活性;吃饭,开展特定的训练帮助患者使用餐具准确夹取食物,并自主进行咀嚼和吞咽;个人卫生管理,如刷牙洗脸,帮助患者掌握基本生活自理能力。职业治疗强调实用性与个性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借助辅助工具,如特制餐具,餐具的手柄设计更加贴合患者的手部握力特点;根据患者的体型、体重以及日常活动需求定制轮椅,并设置方便患者自主操作移动的功能按钮,使其独立地完成日常任务。

  言语治疗  语言治疗多面向因脑卒中导致语言障碍的患者。这类患者由于大脑受到损伤,其在语言表达、理解以及书写等方面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而言语治疗旨在帮助患者逐步恢复说话能力。在治疗过程中通过特定的发音练习、口腔肌肉训练游戏锻炼患者的口腔肌肉,接着让患者多次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逐渐加深对正确发音和语言结构的记忆。在此过程中不断与患者互动沟通,创造丰富多样的语言环境,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对话,提高其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此外,言语治疗还涉及认知功能的改善,即采用记忆卡片、故事复述等方法,以提高患者的记忆力和注意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