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健康“药”事:安全用药小常识

2025-05-21 14:47:38 重庆云阳县中医院 黄晓勇

  在日常生活里,生病吃药是常有的事儿。可别小瞧用药这件事,用对了药,它能帮我们赶走病痛;要是用错,反倒可能给健康添乱,下面就给大家讲讲安全用药的小常识。

  合理用药的原则与药物分类使用标识

  在日常生活中,安全用药至关重要,我们需严格遵循“能不用药尽量不用,能少用不多用,能口服不注射”的原则。滥用药物会带来诸多风险,比如抗生素,它不能随意用于普通感冒或非细菌感染性疾病,否则不仅无法起到治疗效果,还可能导致耐药性等问题。用药前,要明确诊断是关键,只有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同时,必须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或医嘱规定的剂量和方式用药,还要留意药物相互作用以及自身过敏史,坚决避免重复用药或擅自调整剂量,防止因用药不当引发不良反应。

  药品主要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OTC),处方药的使用有严格要求,需凭借医师处方才能购买使用;而非处方药则相对方便,其包装上印有“OTC”标识。其中红标代表甲类,这类药品仅能在药店销售;而绿标是乙类,除药店外,还可在超市等特定场所购买。此外像麻醉类、精神类药物等特殊药品,受到严格管制,它们的使用务必遵循医嘱,严禁私自使用,以确保用药安全,避免对个人健康和社会秩序造成危害。

  正确用药方法与注意事项

  医生开的药方是依据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等综合因素确定的。比如,老年人的肝肾功能有所下降,用药剂量通常要比年轻人少;小朋友的身体还在发育,更是不能随意用成人的药。像抗生素这类药,必须严格按医生嘱咐的剂量和疗程服用。要是觉得症状一减轻就自行停药,很可能让病情反复,还容易使细菌产生耐药性,以后再用这药就不管用了。在口服药物时需注意饭前或饭后服用要求,如促胃动力药餐前服,维生素类餐后服。再者外用药与内服药需分开存放,避免混淆。使用滴眼液、糖浆等开封后需注意使用期限(如眼药水开封后不超过4周)。退烧药则需按年龄选择,如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2月以上婴幼儿。

  药物储存

  正确储存药品,是保障药效与用药安全的关键环节。一般来说,药品适宜存放在避光、干燥且阴凉之处,需远离阳光直射与潮湿环境,以免药物成分因光照、水分和高温而分解、变质。胶囊类药物遇热易软化粘连,栓剂受热则会变形,二者都对湿度较为敏感,受潮后可能影响崩解时限和药物释放,降低疗效,因此务必做好防热防潮措施。要注意的是,药品一旦开封,其有效期会大幅缩短。例如胰岛素类,未开封时需严格冷藏,保持在2-8℃的环境中,以维持其生物活性;而开封启用后,可在常温(不超过30℃)下保存,但存放时间切勿超过4周,否则药效难以保证。定期清理药箱十分必要,及时丢弃过期药物,防止因疏忽误服变质药品,损害身体健康。

  特殊人群用药与常见用药误区

  儿童用药需严格按体重计算剂量,避免使用成人药物;孕妇慎用可能致畸药物(如部分抗生素);老年人因代谢慢,需减少剂量并监测不良反应;慢性病患者长期用药应定期复诊调整方案。另外,避免将保健品当药品使用(如维生素不可替代药物治疗);并警惕“中药无毒”误区(部分中药含毒性成分)。退烧药不可交替使用;止痛药滥用可能掩盖病情;输液风险较高,仅在必要时使用。

  药品不良反应与应急处理

  用药后若出现皮疹、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需立即停药并就医。长期用药者需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如他汀类药物可能引发肌肉疼痛。家庭药箱应备急救药品,并掌握基本急救知识。

  总之,安全用药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健康。只有掌握这些用药常识,才能让药物发挥最大功效,保障我们的身体健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