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透析不是“终点”:科学管理让肾病患者重获幸福生活

2025-07-07 09:45:43 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医院肾脏内科 林甲全

  当肾脏功能因各种疾病逐渐衰竭,透析成为许多患者延续生命的重要手段。不少人将透析视为疾病发展的“终章”,认为开启透析治疗后,生活将被频繁就医、身体不适与行动受限所占据。然而,现代医学的发展与临床实践证明,透析绝非生命活力的终点,通过系统的科学管理,肾病患者完全能够维持良好的身体状态,重新拥抱有质量的生活。

  一、透析治疗:维持生命的有效手段

  透析是通过人工方法替代受损肾脏功能的治疗技术,目前主要分为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两类。血液透析需要患者定期前往医院,将血液引出体外,通过透析机中的透析器过滤掉尿素、肌酐等代谢废物及多余水分,再将净化后的血液回输体内。

  腹膜透析则利用人体自身的腹膜作为天然半透膜,通过向腹腔内灌入透析液,使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扩散至透析液中,达到净化目的。这种治疗方式无需频繁前往医院,患者经过培训后可在家自行操作,具有时间灵活、生活干扰小的特点。无论是哪种透析方式,都能帮助患者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酸碱稳定,为身体机能的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二、透析患者面临的现实挑战

  尽管透析能够延续生命,但治疗过程中仍存在诸多挑战。从生理层面看,透析无法完全替代肾脏的全部功能,长期透析容易引发一系列并发症。例如,透析过程中可能出现肌肉痉挛、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因肾脏无法正常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患者常伴有肾性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浑身乏力;钙磷代谢紊乱还可能导致肾性骨病,引起骨骼疼痛、骨折风险增加。

  在生活管理方面,透析患者需要严格控制饮食与水分摄入。过多摄入高钾食物(如香蕉、海带)可能导致高钾血症,引发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高磷食物(如动物内脏、坚果)会加重血管钙化风险;而饮水过量则会造成透析期间体重增长过多,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心衰。此外,透析治疗带来的经济压力、社交活动受限,也容易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进一步影响身心健康。

  三、科学管理:重塑生活质量的核心策略

  1.精细化饮食管理:把控健康的基础

  科学饮食是透析患者管理的基石。患者需遵循“优质低蛋白、限盐限水、控钾控磷”原则。蛋白质摄入以鸡蛋、牛奶、鱼肉等优质蛋白为主,既能保证身体营养需求,又能减少代谢废物的产生。在钾、磷控制上,应避免食用高钾蔬菜(如菠菜、菌菇)和高磷加工食品(如火腿肠、可乐),必要时可将蔬菜焯水后再烹饪,降低钾含量。水分摄入需根据尿量与透析频率严格控制,一般建议每日饮水量为前一日尿量加500毫升,口渴时可采用含冰块、漱口等方式缓解。

  2.适度运动干预:激活身体机能

  规律运动有助于改善透析患者的身体状况。临床研究显示,坚持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水中运动),能够显著提升患者心肺功能、肌肉力量和睡眠质量。运动还能促进胃肠蠕动,改善食欲,并通过释放内啡肽缓解焦虑情绪。患者在运动时应循序渐进,从低强度活动开始,运动过程中注意监测血压、心率,避免在透析前后立即运动,防止脱水或低血压的发生。

  3.全方位心理支持:构筑精神防线

  透析患者的心理健康同样重要。面对疾病带来的生活改变,患者可以通过参加肾病患者互助会,与同病情的伙伴交流治疗经验,获取情感支持;家属的陪伴与理解尤为关键,日常生活中应多鼓励患者参与社交活动,帮助其保持社会融入感。若负面情绪持续存在,建议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疏导,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等方式调整心态。

  4.规范化监测与随访:动态调整治疗方案

  定期复查是保障透析效果的关键。患者需按医嘱定期检测肾功能、电解质、血常规等指标,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及时调整透析剂量、药物治疗方案。此外,透析通路(如动静脉内瘘、腹膜透析导管)的维护也不容忽视,日常应注意保持局部清洁,避免受压、感染,定期进行超声检查评估通路功能。

  透析治疗并非肾病患者生活的终结,而是开启新生活的转折点。通过严格的饮食控制、规律的运动锻炼、积极的心理调适与规范的医疗管理,患者不仅能够有效预防并发症,更能重拾生活信心,在工作、家庭与社交中继续绽放生命活力。面对疾病,科学与坚持是最有力的武器,每一位透析患者都有机会书写属于自己的健康新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