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流能自愈还要不要查?医生这样说
每年冬春季节都是甲型流感的高发期,尤其在人群密集的学校、幼儿园、办公楼、公共交通等环境中传播迅速。由于甲流具有一定的自限性,不少患者在感染几天内自行缓解症状,部分家长和成人因此误以为无需就医或检查,尤其在儿童和青少年群体中更容易被忽视。实际上,甲流并非“扛一扛就能好”的普通感冒,对身体尚未发育完全的孩子或免疫系统尚不稳定的青少年,存在较高的并发症风险,是否需要检测和干预应基于科学判断而非经验猜测。
一、甲流对儿童青少年的影响不容低估
甲型流感病毒通过飞沫、气溶胶或接触传播,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环境中极易爆发聚集性疫情。儿童和青少年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或免疫记忆不足,对病毒抵抗力较差,感染后更容易高热不退,出现惊厥、脱水、呼吸急促等严重症状。尤其部分孩子在感染初期仅表现为乏力、呕吐或腹痛等非典型症状,极易被误诊或延误治疗。少数情况下,甲流还可能诱发病毒性脑炎、心肌炎等重症并发症,对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二、是否检测应结合具体人群特点
是否需要检测甲流,不是简单地看症状是否严重,更取决于患者年龄、健康状况以及暴露风险。儿童和青少年属于高敏感人群,即使症状轻微也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核酸或抗原检测,尤其是在班级、幼儿园已出现流感样病例的背景下,更应尽早筛查,尽早明确病因。检测不仅有助于判断是否需要抗病毒药物干预,也有利于家长做好隔离护理和疾病防控措施,防止交叉感染。对于家庭中已有患儿的情况,建议其他儿童密切观察健康状况,必要时一并检测,以免遗漏潜在感染者。
三、自愈不是放任不管
虽然部分儿童和青少年感染甲流后可在一周内自然恢复,但不等于可以完全不管不顾。在确诊或疑似甲流后,若能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奥司他韦等抗病毒药物,可显著缩短病程并减少重症发生。对于体温超过39℃、咳嗽剧烈、拒食或出现抽搐等症状的患儿,不可盲目等待自愈,应立即接受规范治疗。在居家护理期间,应为患儿提供安静休息环境,勤测体温,及时补液,并合理使用退烧药物,切忌频繁更换药物或自行加量。
四、预防为先是应对之本
针对儿童和青少年预防甲流,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是每年接种流感疫苗。尤其在疫情高发前完成疫苗接种,可以显著降低感染率和重症率。家长应主动了解疫苗接种时机并带孩子按时接种。在日常生活中,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佩戴口罩、咳嗽遮掩、避免揉眼鼻口。在学校和家庭中应加强通风、定期消毒,高发期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外出聚集。在有病例报告的班级或幼儿园,教育机构应及时通报家长并配合防控,发现疑似病例应立即停课休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