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冠心病:从危险因素到急性心梗,你需要知道的“心脏保卫战”

2025-07-16 11:17:37 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 郭丽云

  心脏,作为人体的“永动机”,其正常运转依赖于冠状动脉持续输送氧气和营养。当冠状动脉因粥样硬化出现狭窄或阻塞时,冠心病便会悄然降临,而急性心梗更是其最凶险的“升级版”。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4》显示,我国冠心病患病人数已达1300万,且呈年轻化趋势。这场“心脏保卫战”,我们必须从认识危险因素开始,筑牢防线。

  一、潜伏的“敌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冠心病的发病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多种危险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如同潜伏在体内的“隐形杀手”,逐渐侵蚀血管健康。

  不可控因素是我们无法改变的“先天条件”。年龄是重要的风向标,男性45岁以上、女性绝经后,冠心病发病率会显著上升,这与激素水平变化和血管自然老化密切相关。遗传因素也不容忽视,若一级亲属(父母、兄弟姐妹)在55岁前患冠心病,本人患病风险将增加2-3倍。

  可控因素则是我们防控的重点。高血压患者的冠状动脉承受着持续高压,血管内皮易受损,使脂质更易沉积,患冠心病的风险是正常人的2-4倍。高血糖不仅损伤大血管,还会破坏微血管,糖尿病患者发生心梗的概率是非糖尿病人群的3倍。高血脂,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如同血管中的“垃圾运输车”,不断在血管壁堆积形成粥样斑块。

  此外,不良生活习惯也在推波助澜。吸烟产生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会损伤血管内皮,使血液黏稠度增加,吸烟者患冠心病的风险比不吸烟者高3倍,且吸烟量越大,风险越高。肥胖,特别是腹型肥胖,会引发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等代谢问题,腰围男性超过90厘米、女性超过85厘米时,冠心病风险将翻倍。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会降低血管弹性,使血液循环减缓,加速斑块形成。

  二、防线构筑:冠心病的三级预防

  预防冠心病,需要建立多层次的防线,从源头阻断疾病的进展。

  一级预防针对尚未患病的人群,核心是控制可控危险因素。饮食上要遵循“低盐、低脂、高纤维”原则,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少吃动物内脏、油炸食品,多吃新鲜蔬果、全谷物和优质蛋白,如鱼肉、豆类。运动方面,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每次30分钟以上,有助于改善血管功能,降低血脂。

  戒烟限酒是必须坚守的底线,戒烟1年后,冠心病风险可降低50%;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过量饮酒会导致血压升高、心肌损伤。对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者,要严格遵医嘱用药,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LDL-C控制在1.8mmol/L以下(高危人群),血糖控制在空腹4.4-7.0mmol/L、餐后2小时小于10.0mmol/L。

  二级预防针对已确诊冠心病的患者,目的是防止病情恶化。除了延续一级预防的措施外,还需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前者可预防血栓形成,后者能稳定斑块、延缓动脉硬化。同时,要定期复查心电图、血脂、肝肾功能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三级预防聚焦于急性心梗后的康复,减少复发和并发症。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心脏康复训练,从低强度运动逐渐过渡到正常活动,同时注意心理调节,避免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加重心脏负担。

  急性心梗是冠心病最危急的情况,冠状动脉突然完全阻塞,心肌因缺血缺氧而坏死,每延误1分钟,就有大量心肌细胞死亡。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急性心梗的黄金救治时间为发病后120分钟内,越早开通阻塞的血管,挽救的心肌就越多,预后也越好。因此,千万不要因等待“症状缓解”而延误就医,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冠心病的防治是一场持久战,从控制危险因素到应对急性心梗,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了解这些知识,不仅是为了保护自己,更是为了守护家人的心脏健康。让我们主动出击,打好这场“心脏保卫战”,让生命的“永动机”持续有力地跳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