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内瘘狭窄和闭塞,应该如何处理?
内瘘(通常指动静脉内瘘,AVF或AVG)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内瘘狭窄和闭塞是其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会直接影响透析的进行和患者的生存质量。那么,什么是内瘘狭窄和闭塞?内瘘狭窄和闭塞有什么病症及其症状?如何处理内瘘狭窄和闭塞?接下来针对上述问题进行相应的阐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什么是内瘘狭窄和闭塞?
内瘘狭窄:指构成内瘘的动脉、静脉或吻合口(连接处)的管腔发生部分性变窄。血流通道还在,但明显受限。常见原因有:1.血管内膜增生:这是最主要的原因。血液在吻合口处从高压的动脉突然进入低压的静脉,产生湍流,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引发一系列炎症和修复反应,导致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过度增生,最终使血管壁增厚、管腔变窄。2.反复穿刺损伤:透析时反复在同一区域穿刺,造成血管壁损伤、瘢痕形成。3.血流动力学改变:低血压、脱水等导致血流缓慢,易于形成微小血栓并刺激增生。4.局部压迫:睡觉姿势不当、衣物过紧、测量血压等压迫瘘管。5.感染:穿刺部位或沿血管路径的感染可引起炎症和瘢痕。6.中心静脉狭窄:锁骨下静脉或上腔静脉等中心静脉因既往置管史等原因发生狭窄,会导致其下游的内瘘静脉压力升高、扩张、血流紊乱,进而诱发内瘘本身(尤其是吻合口附近)的狭窄。
内瘘闭塞:指内瘘血管腔被完全堵塞,血流中断。是狭窄的极端发展结果。常见原因有:1.严重狭窄基础上的血栓形成:狭窄处血流缓慢、湍流,极易形成血栓。当血栓完全堵塞管腔时即发生闭塞。2.急性血栓形成:可能由严重低血压、脱水、过度压迫、高凝状态、感染等因素直接诱发,即使原有狭窄不严重也可能突然发生。3.吻合口技术问题或血管条件差。4.严重的中心静脉狭窄或闭塞。
二、如何处理内瘘狭窄和闭塞?
处理的目标是尽快恢复内瘘的通畅和功能,保证透析能够顺利进行。处理方法取决于狭窄/闭塞的部位、严重程度、持续时间以及患者的整体状况。
(一)内瘘狭窄的处理
狭窄通常是慢性过程,处理侧重于解除狭窄,恢复足够血流量,预防其进展为闭塞。
1.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首选方法。即常说的“球囊扩张术”或“PTA”。在X光或超声引导下,将带球囊的导管送入狭窄部位,充盈球囊,利用压力将狭窄的血管壁撑开。
2.支架植入术:在PTA后,如果出现血管夹层、弹性回缩严重或短期内反复再狭窄,可在扩张后的血管内放置金属支架(裸支架或覆膜支架)来维持血管通畅。主要用于PTA效果不佳的情况,尤其是中心静脉狭窄。
3.外科手术修复:通过开放手术的方式处理狭窄。常用方法有:狭窄段切除+重新吻合:切除狭窄的血管段,将健康的血管端重新缝合;补片血管成形术:纵行切开狭窄段血管,用自体静脉或人工血管补片加宽管腔;搭桥术:在狭窄病变的两端用人工血管或自体血管搭一座“桥”,绕过狭窄段。外科手术修复通常用于PTA难以处理或反复失败的长段狭窄、严重钙化狭窄、合并动脉瘤等情况。
(二)内瘘闭塞的处理
闭塞是紧急情况,需要尽快处理以尝试恢复血流,否则内瘘可能永久丧失功能。
1.药物溶栓:向闭塞的瘘管内注入溶栓药物(如尿激酶、阿替普酶),尝试溶解血栓。仅适用于急性、短时间(通常数小时内)发生的血栓性闭塞,且血栓负荷不特别大的情况。常结合机械方法(如Fogarty导管取栓)进行。
2.经皮机械血栓清除术:使用特殊的导管装置(如抽吸导管、机械旋切装置、水喷射装置等)在影像引导下进入闭塞段,物理性地清除或粉碎血栓。适用于处理急性或亚急性血栓闭塞。
3.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溶栓/取栓:最常用和有效的方法之一。先尝试药物溶栓或机械清除主要血栓,然后对导致闭塞的基础狭窄进行PTA(或支架植入)。
4.外科手术取栓+修复:开放手术切开瘘管,直接取出栓子,并同时处理狭窄(如补片、切除吻合、搭桥等)。适用于血栓负荷大、PTA失败、瘘管结构复杂(如合并巨大动脉瘤)、或需要彻底重建的情况。尤其是对于AVG(人工血管瘘)闭塞,外科取栓+修补是常用方法。
内瘘狭窄和闭塞是透析患者的严重并发症。狭窄需及时干预(首选PTA)以防闭塞。闭塞是急症,需尽快处理(PTA+取栓/溶栓或手术)尝试挽救内瘘。成功的处理依赖于早期发现和及时就医。因此,患者日常的自我监测(触震颤、听杂音)和定期专业评估是保护“生命线”的关键。治疗策略应由肾病科医生和血管外科/介入科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共同制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