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呵护“心灵发动机”:心脏病患者的日常护理指南

2025-07-17 11:10:01 贵港市港北区大圩中心卫生院 钟雨霞

  心脏就像人体永不停歇的“发动机”,夜以继日地推动血液流动,为全身输送氧气和营养。但当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心脏病找上门,这台“发动机”就会出现故障,严重时甚至威胁生命。我国现有心血管病患者超3.3亿,每5例因病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说,科学的日常护理是维持心脏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接下来就为你揭晓全方位的护理指南。

  一、饮食调理:给心脏“减负”的营养餐单

  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是心脏健康的大敌。长期摄入过多动物内脏、油炸食品、奶油蛋糕等,会让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在血管壁上形成斑块,导致血管狭窄甚至堵塞,引发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建议减少这类食物的摄入,用橄榄油、亚麻籽油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代替动物油。比如,用橄榄油凉拌蔬菜,既能保留食材营养,又有助于降低血脂。

  控制盐分摄入对心脏病患者同样重要,过多的盐分会使身体潴留水分,增加心脏负担,尤其对伴有高血压或心力衰竭的患者影响更大,每日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5克以内,同时警惕酱油、腌制品、方便面等“隐形盐”,可以尝试用新鲜柠檬汁、葱姜蒜等天然调味料增添菜肴风味。

  此外,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豆类、蔬菜和水果,能促进肠道蠕动,降低胆固醇吸收;适量补充优质蛋白,选择鱼肉、去皮禽肉、豆腐等低脂肪高蛋白食物,对心脏健康有益。深海鱼类富含的Omega-3脂肪酸,还能降低心律失常和血栓形成的风险,建议每周至少吃2次。

  二、运动管理:适合心脏的“活力处方”

  很多心脏病患者认为要静养,不敢运动,其实适度运动反而有助于增强心脏功能,提高身体耐力。但运动需遵循“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的原则。一般来说,病情稳定的患者可选择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瑜伽等低强度有氧运动。以散步为例,每次30-45分钟,每周5次左右,步速控制在每分钟60-80步,运动时微微出汗、呼吸稍快但仍能正常交谈为宜。

  运动前一定要做好热身,如活动关节、慢走5-10分钟;运动后进行拉伸放松,避免突然停止运动。如果在运动过程中出现胸闷、胸痛、心悸、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原地休息,并及时联系医生。

  三、科学用药:守护心脏的“安全卫士”

  按时、规律服药是控制心脏病病情的关键。有些患者症状缓解后就擅自停药,或自行调整药量,这会导致病情反复甚至加重。比如,冠心病患者突然停用抗血小板药物,可能引发血栓,增加心肌梗死风险;心力衰竭患者随意增减利尿剂用量,会影响体内液体平衡,加重心脏负担。

  心脏病常用药物种类繁多,作用各异,β受体阻滞剂能降低心率和血压,减少心肌耗氧量;硝酸酯类药物可扩张冠状动脉,缓解心绞痛;抗凝药物能预防血栓形成。

  四、生活习惯:细节中的“护心密码”

  熬夜会打乱人体生物钟,导致内分泌失调,交感神经兴奋,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心律失常。心脏病患者每天应保证7-8小时高质量睡眠,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晚上10-11点前入睡。睡前避免使用电子产品,可通过听舒缓音乐、泡热水脚等方式放松身心,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情绪波动对心脏的影响不容小觑。过度焦虑、愤怒、悲伤等情绪会使体内分泌大量肾上腺素等激素,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诱发心绞痛或心律失常,患者要学会调节情绪,保持心态平和。可以培养兴趣爱好,如绘画、书法、下棋,也可多与家人朋友交流,必要时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五、病情监测:健康防线的“前哨站”

  定期监测身体指标,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患者要学会测量血压、心率,建议每天早晚各测量一次,并做好记录。正常血压一般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静息心率保持在60-100次/分钟,如果血压、心率出现明显波动,或突然升高、降低,应及时就医。

  呵护心脏健康是一场需要耐心和毅力的“持久战”,通过科学饮食、适度运动、规律用药、良好生活习惯以及严密的病情监测,心脏病患者也能拥有高质量的生活。记住,每一个健康习惯的坚持,都是为“心灵发动机”注入强大动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