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化疗不适:如何科学防吐
化疗药物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可能“误伤”胃肠道黏膜和负责呕吐反射的神经中枢,让恶心呕吐成为很多患者的“噩梦”。其实,通过饮食调整、规范用药和非药物辅助,能将这种不适降到最低,让化疗之路走得更轻松。
一、饮食调整:给肠胃“温柔呵护”
化疗期间的肠胃如同“敏感的琴弦”,稍有不慎便会引发呕吐。因此,饮食上需遵循“温和、少量、易吸收”的原则:
化疗前:食用“抗吐小零食”。治疗前1-2小时可进食少量清淡食物,如苏打饼干、烤面包、小米粥,以避免空腹化疗(空腹更易引发恶心),同时也不要吃得过饱(胃内压力过大会加剧不适)。
化疗中:避开“触发因子”。治疗期间应避免进食,若感到口干,可含一小块冰或使用润唇膏保湿;远离油烟、香水及油腻食物的气味,这些气味可能刺激嗅觉神经,诱发呕吐。
化疗后:循序渐进“重启”肠胃。治疗后1-2小时内暂不进食,待恶心感缓解后,从少量流质食物开始(如米汤、藕粉),逐渐过渡到软食(如蒸蛋、烂面条),最终恢复正常饮食。避免摄入辛辣、油炸、过甜的食物,这些食物会加重肠胃负担。
二、药物防吐:按“风险等级”精准用药
防吐药物在对抗化疗引发的呕吐反应中扮演着“主力部队”的角色。医生会依据化疗药物的致吐风险(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来选择合适的药物组合:
对于高致吐风险的化疗(如顺铂),通常采用“三联方案”,即在化疗前联合使用5-HT3受体拮抗剂(例如昂丹司琼)、NK-1受体拮抗剂(例如阿瑞匹坦)以及地塞米松,通过不同机制阻断呕吐信号,其防吐有效率可达90%以上。
对于中致吐风险的化疗(如奥沙利铂、伊立替康),则常用“二联方案”(5-HT3受体拮抗剂加地塞米松),这一组合能够满足大多数患者的防吐需求。
而对于低致吐风险的化疗(如紫杉醇、培美曲塞),单独使用地塞米松或5-HT3受体拮抗剂即可,这样既能有效防止呕吐,又能减少药物带来的副作用。
需特别留意:防吐药物应在化疗前预先使用(例如,静脉用药需在化疗前30分钟注射,口服药则需提前1小时服用),切勿等到出现恶心症状时才服用,否则药物效果将显著减弱。42岁的乳腺癌患者李女士,在化疗前严格按时服用阿瑞匹坦,整个治疗过程中几乎未出现呕吐,她感慨道:“真没想到如今的防吐药物如此高效。”
三、非药物疗法:给神经“松松绑”
恶心和呕吐不仅仅是生理反应,还与情绪和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以下方法可以辅助药物,增强防吐效果:
1.呼吸放松法——安抚神经
当感到恶心时,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闭上眼睛,用鼻子缓慢吸气4秒,再用嘴呼气6秒,重复5-10次。这种腹式呼吸能够激活副交感神经,抑制呕吐反射。
2.穴位按压——止吐小技巧
按压手腕内侧的内关穴(腕横纹上2寸,两筋之间),可以使用手指按压或佩戴专用穴位按压带,每次按压10分钟,每天3次。通过刺激神经末梢,能有效缓解恶心。
3.环境调整——减少刺激
保持房间通风,避免强光和噪音;进食时选择安静的环境,避免边吃边看电视(视觉和听觉刺激可能诱发呕吐);呕吐后应及时漱口,清除口腔异味(异味会加重恶心感)。
70岁的胃癌患者王先生,化疗时总因紧张加重呕吐,护士教他用呼吸放松法配合穴位按压,现在即使感到轻微恶心,也能很快缓解。
四、特殊情况的“应急处理”
若出现以下情况,请务必及时告知医生以调整治疗方案:
呕吐次数每日超过4次,且无法进食或饮水;
呕吐物中带有血液或呈咖啡色(可能暗示胃黏膜受损);
伴随头晕、心慌、尿量减少等症状(可能预示脱水)。
医生将根据具体状况,增加止吐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种类,必要时通过静脉输液方式补充水分和营养,以防止呕吐影响化疗的正常进行。
化疗呕吐不是“必须忍受的痛苦”,而是可以通过科学方法预防的症状。饮食上给肠胃“减负”,药物上精准“阻断”呕吐信号,再配合放松技巧安抚神经,三管齐下就能有效减轻不适。记住,及时和医生沟通自己的感受,让他们根据你的情况制定个性化防吐方案,才能在抗癌路上少受折磨,更有信心战胜疾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