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如何预防产后出血及失血性休克?

2025-07-17 13:50:13 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 卢婷婷

  人们常说,生产是一道鬼门关。产妇不仅要面对生产时的危险,还要重视产后并发症的出现,特别是产后出血这一严重问题。产后出血作为分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可能会导致产妇出现失血性休克之类的状况,其后果无疑是极为严重的。倘若休克的持续时间过长,即便产妇在成功纠正休克之后,也仍然有极大的概率会受到继发性垂体前叶功能减退而影响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出现卵巢功能减退等生殖系统的后遗症。此外,产后出血也是我国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那么,如何预防产后出血及失血性休克呢?

  一、产前预防

  1.加强产前保健

  对女性而言,在备孕以及孕期这两个阶段,保健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备孕期,女性应进行必要的凝血功能检查,以此防止凝血功能障碍对生育能力产生的影响。如果在孕期发现存在凝血功能异常的状况,应考虑终止妊娠,从而避免产后出血以及失血性休克的出现,保障生命的安全。此外,在孕期这一期间内,围产期保健有着不容轻视的重要作用,全面的产前检查能够助力孕妇规避各种各样的孕产风险,降低产后出血的概率,为顺利分娩奠定坚实的基础。

  2.纠正贫血

  怀孕期间,孕妇的血液在一定程度上是处于稀释状态的。并且为了让胎儿在整个孕期能够获得充足的造血物质,母体需要给予必要的支撑。所以,在整个孕期里,孕妇应定期开展血常规检查,以此来对分娩前贫血的出现加以防范,同时对血红蛋白水平进行持续的监测,根据贫血的原因和程度,及时补充铁剂的同时进食铁、维生素含量较高的食物,补充铁剂、维生素B12、叶酸等,做好孕期饮食调整,避免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等容易导致产后出血的合并症的出现,降低产妇产后出血及失血性休克的可能。必要时可以通过输血的方式纠正贫血,使其持续保持在稳定范围内,以提高孕妇对失血的耐受性。

  二、产时预防

  在第一产程期间,需要对其予以紧密观察,以避免产程出现延长的情况。为使产妇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在必要时,可为产妇注入镇静剂。同时,注意产妇的饮食摄入状况,以便于使产妇保持良好的体力。在第二产程当中,要对产妇使用腹压方式,给予正确的引导,防止胎儿娩出速度过快或产程延长。对于会阴切开的指征,必须严格把控,以避免出现非必要的会阴切开情形。助产人员需要熟练掌握接生技术,以防造成软产道的损伤。当胎儿娩出之后,需即刻对其实施肌注或静脉滴注缩宫素的操作,以此来推动子宫的收缩。在第三产程中,要特别关注并积极、准确处理胎盘娩出的情况。在胎儿娩出后的30分钟内,如果胎盘尚未自然娩出,可在经过严格消毒后,徒手实施胎盘的剥离。如果徒手剥离存在困难,应考虑胎盘植入的可能性,避免强行剥离,免得导致严重出血的情况产生。在胎盘尚未完全剥离之前,不可过早地对脐带进行牵拉或者对子宫进行揉挤,以免导致胎盘出现部分剥离或者胎膜残留的问题。待胎盘娩出以后,需要仔细地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倘若存在残留的情况,应当及时地对其进行清理。与此同时,要对子宫进行按摩,从而促进子宫收缩,减少出血情况的发生。

  三、产后预防

  产后2小时内是产后出血发生的高峰期,应将产妇留在产房进行严密观察,每间隔15-30分钟,对产妇的血压、脉搏、呼吸等进行测量,同时,观察阴道出血量、子宫收缩情况以及膀胱充盈情况。发现产妇出现类似面色苍白、出冷汗、头晕、心慌、口渴等症状,应该即刻向医生进行报告,并且施行相应的处理办法。

  总之,虽然产后出血及失血性休克有着严重的后果,但我们也应该知道,此类并发症在临床实践中,并非广泛存在的现象,也不是每一位产妇肯定会碰到的问题。只要我们做好完备的产前、产中以及产后的预防措施,就能够显著减少产后出血的风险,避免失血性休克的出现。所以,只要孕妇能够让自己处在积极的心理状态当中,并且将健康指标保持在理想的水准上,那么,就能够顺利地度过分娩期,迎接新生儿的降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