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对它无效!诺如病毒防治指南
诺如病毒属于急性胃肠炎病毒,它具备变异速度快、环境抵抗力强、感染所需剂量低、感染后潜伏期短、排毒持续时间长、免疫保护期短、传播途径多样、全人群普遍容易感染且耐酒精等特点。那么,在诺如病毒感染的高发阶段,人们该怎么开展有效的护理与防范工作呢?
一、传播途径大揭秘
人群普遍对诺如病毒缺乏抵抗力,很容易“中招”,即便在感染后能对同一型别病毒产生一定抵抗力,不同型别的病毒却依旧能“卷土重来”,导致反复感染,这也是诺如病毒难以彻底防控的一大原因。诺如病毒的传播途径多种多样,让人难以防范。具体来说,与感染者进行握手、拥抱等亲密接触,触碰感染者的呕吐物或粪便,接触被其污染的物体表面,都有可能被这种病毒“盯上”;更为隐蔽的是,患者粪便或呕吐物产生的气溶胶一旦被摄入,病毒就会趁虚而入。食用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如未煮熟煮透的贝类海鲜(牡蛎、蛤蜊等堪称“重灾区”),或是未经清洗干净的蔬菜水果,就等于给病毒敞开了入侵的大门。被诺如病毒污染的水一旦被人饮用,病毒便能顺利进入人体,开启“破坏之旅”。
二、预防措施全攻略
面对来势汹汹的诺如病毒,酒精虽然对它“无能为力”,我们却仍有不少有效的预防办法切断它的传播链条,尽可能地降低感染概率。
个人卫生必须做好:勤洗手无疑是预防诺如病毒感染的“头号法宝”,在饭前便后、准备食物前以及外出回家后都要遵循六步洗手法或七步洗手法,用肥皂和流动水搓洗双手且时间不能少于20秒,将指尖、指缝、手腕等部位清洗到位。需要注意,消毒纸巾和免洗手消毒剂不能代替洗手。
饮食卫生严格把控:应选择开水或者合格的瓶装水作为饮用水,坚决不接触未经处理的生水;食用蔬菜和水果前,要用流动水进行全面清洗;烹饪加工食品时,生熟食品需分开处理,要使用不同的砧板、刀具及容器以防止交叉污染,尤其是贝类等海产品,必须确保煮熟煮透后再食用;外出就餐时,要优先选择卫生条件良好且信誉度高的餐厅。
环境消毒不马虎:鉴于诺如病毒对酒精并不敏感,在对被它污染的环境与物品进行消毒时,应首选常见的84消毒液、“漂白粉”等含氯制剂,针对不同的灭活对象选用配比浓度不一的消毒剂。以患者的呕吐物、粪便来说,可用5000-10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的一次性抹布(或纱布)把它们完全覆盖,之后再将带有污染物的抹布按医疗废物进行处置,或是使用含有效氯5000-10000mg/L的消毒剂溶液对其浸泡消毒。针对地面、墙壁及物体表面的消毒工作,要使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液;被污染的衣物、被褥等纺织物在处理时,应先将固体污秽物清除掉,再把它们浸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内且至少30分钟后进行清洗;餐具、食品加工工具等,可用500mg/L含氯消毒液对其进行浸泡或擦拭;皮肤若被污染,要立即清除污染物,随后用0.5%碘伏消毒液擦拭消毒3分钟以上,黏膜则用0.1%碘伏冲洗消毒;在配制和使用消毒剂的过程中还需做好个人防护,避免接触污染物,操作完成后还要及时做好个人卫生。
远离传染源十分关键:诺如病毒感染者应当居家隔离休息,以此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非住院患者最好居家隔离到症状消失后至少72小时,在此期间要特别注重个人卫生,尽可能减少与他人的密切接触,尤其不能从事烹饪做饭或照顾老人、儿童等工作,并且最好单独用餐和休息;厨师、育婴员等特殊岗位的从业人员,只有在粪便排毒结束后才可以被允许返回工作岗位。对于普通工作群体人员,如果家中有诺如病毒感染者,就要做好隔离和消毒工作从而避免与其密切接触,如果自己出现频繁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急性发作症状则应尽快就医,同时家属要协助把呕吐物和排泄物的消毒处理工作做好。
此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做到均衡饮食、充足睡眠与适度运动,也能够帮助身体增强抵抗力,从而有效降低感染诺如病毒的概率。在诺如病毒流行的季节,大家还要尽量不去人群特别密集的地区,以此减少感染诺如病毒的风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