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拉肚子,别慌!护士教你正确护理
宝宝拉肚子是常见问题,看着孩子哭闹、排便增多,家长心疼慌乱。其实,腹泻是身体排出肠道异常物质的自我保护反应,掌握正确护理能缓解不适,促进恢复。
一、注意观察:了解宝宝状态
护理前仔细观察症状,判断严重程度,为后续护理提供依据:
1.大便性状和次数:记录形态(如稀水样、蛋花汤样、黏液/血丝)及次数变化。
2.精神状态:是否活泼,有无萎靡、嗜睡、烦躁。
3.脱水迹象:口唇干燥、尿量减少(长时间无尿)、哭时少泪、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捏腹部回弹慢)。
4.伴随症状:如发烧、呕吐、腹痛(哭闹蜷缩)。
二、科学护理:核心要点
宝宝拉肚子时,护理的核心是预防脱水、保护肠道、减少不适,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拉肚子时,宝宝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容易流失,需及时补充。首选口服补液盐(ORS),按照说明书的比例冲调,少量多次喂服(如每次腹泻后补充一定量),避免一次喂太多引起呕吐。
2.切勿盲目使用止泻药:腹泻初期,家属不要盲目给患儿口服强效止泻药(如洛哌丁胺等)。因为某些感染性腹泻(如细菌性肠炎)时,肠道需要通过排泄清除病原体及其毒素。盲目止泻可能阻碍毒素排出,反而延长病程,甚至加重病情(如诱发中毒性巨结肠等严重并发症)。止泻药的使用需严格遵医嘱。
3.调整饮食,保护肠道:拉肚子期间,宝宝的肠道功能较弱,饮食需清淡易消化。已经添加辅食的宝宝,可继续吃米粉、粥、烂面条等淀粉类食物,避免油腻、生冷、高糖及高纤维食物,以免加重肠道负担。
4.做好臀部护理,预防红屁股:宝宝拉肚子时,大便次数多、刺激性强,容易导致尿布皮炎(红屁股)。每次排便后,用温水轻轻冲洗臀部(避免用力擦拭),再用柔软的毛巾或纸巾轻轻吸干水分。清洗后可涂抹含氧化锌的护臀膏,形成保护屏障,并及时更换清洁、透气的尿布。
5.注意休息和环境舒适:保证宝宝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保持室内安静、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避免过冷或过热)。减少宝宝活动量,避免过度劳累。
6.做好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感染:如果是感染性腹泻(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细菌感染等),要注意消毒隔离。宝宝的呕吐物、排泄物需妥善处理(如用含氯消毒剂覆盖消毒)。宝宝的餐具、奶瓶、玩具、衣物及被污染的环境表面要及时清洗消毒。家长接触宝宝前后要严格洗手,避免病毒或细菌传播给其他家庭成员。
三、需及时就医情况
虽然大多数宝宝拉肚子经过家庭护理就能好转,但出现以下情况时应立即就医,由医生评估和处理。
1.腹泻迁延不愈或加重,大便水样量多。
2.明显脱水:口唇干裂、尿少(长时间无尿)、哭无泪、眼窝深陷、精神差。
3.高热不退或退烧药无效。
4.频繁呕吐无法进食水,或呕吐物带血/胆汁。
5.大便带血/黏液多,伴剧烈腹痛无法安抚。
6.小婴儿(<6月)或有慢性病(如先心病、营养不良)者状态恶化。
四、预防拉肚子,要从日常入手
做好预防工作,能减少宝宝拉肚子的发生概率。
1.注意饮食卫生,给宝宝准备食物前要洗手,食材要新鲜,餐具要定期消毒。母乳喂养的妈妈要注意乳头清洁,配方奶喂养的要按照正确方法冲调奶粉,奶具及时清洗消毒。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育宝宝饭前便后洗手,不要让宝宝吃手或啃咬不干净的玩具,避免病从口入。
3.根据天气变化及时给宝宝增减衣物,避免腹部受凉,腹部受凉可能刺激肠道,引起拉肚子。
4.合理添加辅食,宝宝添加辅食时要循序渐进,一种一种添加,观察宝宝是否适应,避免一次添加多种新食物,引起肠道不适。
5.按时接种疫苗,如轮状病毒疫苗,可有效预防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拉肚子,具体接种时间和方法可咨询医生。
总之,家长要保持冷静。核心原则:补液防脱水是关键,盲目止泻可能有害。掌握观察要点和护理方法(补液、饮食、护臀、休息),多数轻症可在家恢复。牢记就医指征,日常做好预防,科学护理守护宝宝健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