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艾滋病患者的用药护理该怎么做!
艾滋病患者的用药护理是一个复杂且充满挑战的过程,涉及的不仅仅是药物本身,更关乎患者的身心状态、生活质量与长期健康。每一个用药环节都可能影响患者的疗效及其对生活的态度。因此,深入了解用药的基本常识、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常见问题的避免策略以及长期护理与健康监测的实施,都是确保患者获得最佳治疗效果的关键。这不仅是一项医学任务,更是对患者尊严和生命延续的细致呵护与责任。
一、艾滋病患者用药的基本常识
对艾滋病患者来说,掌握最基本药物常识是成功进行抗病毒治疗的基础。服药并不只为病毒作斗争,而是为了与疾病共存时为患者生活重新注入动力。患者必须知道药物对抗病毒的作用,这不只包括对病毒的压制,还包括免疫重建和免疫恢复。抗病毒治疗是艾滋病的药物治疗,尤其是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是通过长期服药将病毒水平维持在较低水平,延缓机体免疫受损,延长生命的治疗方法。患者需要知道药物种类及服药时间表等方法都是防止出现漏服,减少抗药性方法之一,每个药物使用需注意服用餐前餐后,空腹与否,间隔多久吃药,都是为了确保药效。患者还需要知道不管服用哪种艾滋病药物,都需要长期坚持每餐按时服用,因为如果不坚持长期按医生的要求服药,会增加病毒载量,影响药效,甚至会产生耐药。艾滋病药物要求患者做到定时按量服药,当患者在服药过程中出现身体不适时,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做出调整,从而及时解决困扰患者的生活障碍。
二、常见的艾滋病药物及其正确使用
艾滋病患者药物治疗方法中,目前常用的药物有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蛋白酶抑制剂(PIs),而各种药物之间都有着不同的作用原理,患者临床治疗时,用药通常是多种药物并用的方法,这样做的目的是做到最好的抗病毒效果,避免病毒产生耐药性。正确使用这些药物也非常重要,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类药物(拉米夫定、阿巴卡韦),治疗过程中也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严格控制用量,错误的用药剂量或者不按时服用,都是会导致用药效果受到影响的因素。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依非韦伦、奈韦拉平),此类药品有着较为突出的药物相关性,因此患者就需要了解与其它药物可能出现的相互动态,做到不可以自行改变以及与其它药物发生抵触。蛋白酶抑制剂类药物(洛匹那韦/利托那韦、达芦那韦)有着较大药理性的肝脏压力,长期服用该类型药品,就需要不定期做好肝功能检查。正确用药不仅可以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也是患者每天能否享受到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只有用药合理管控病情,患者方能拥有良好的生活质量。
三、如何避免用药中的常见问题
用药误区:对于艾滋病患者的使用药物来说,在使用药物期间,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除了是药品的使用之外,还有就是患者的行为习惯、生活和饮食习惯以及心态上的改变,最典型的就是依从问题。漏服、停药、不按时服药等情况,使得药物的药效出现中断,还有就是可能出现患者机体产生病毒耐药,出现无效现象,为了减少这样的情况出现,可以在使用药物期间,定时提醒、建立用药日志,邀请家属、朋友帮助。此外,使用药物期间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首先就是在药品的初治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出现呕吐、头痛、恶心、食欲下降、失眠以及困倦等各种程度的反应。
四、用药后的长期护理与健康监测
艾滋的治疗不是短期行为,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除了服药治疗,长期随诊控制病情、监控治疗状况和健康状况同样重要。病毒复制水平、CD4+T细胞数量、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指标的变化需要定期的血检、尿检。实验室长期的检测能够早发现疾病或者潜在的并发症,调整治疗方案。长期的服药会给服药者的心理留下负面影响,不少艾滋病患者会在长期服药后产生不良的情绪、产生消极的心理,这是其长期服药不稳或者缺乏持续长期服药意愿的根本原因。在这种情况下,服药者的家属、护理人员、心理辅导员、心理咨询机构、艾滋病同伴或相互支持小组的建立,在整个艾滋病的治疗过程中起到了有效的作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