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腿痛?腿麻?中药封包——给神经“松绑”的温暖力量

2025-07-28 09:10:10 绵阳市骨科医院 陈秀

  腰膝酸软、腿痛麻木是生活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现象,办公场所久坐、久站,运动不当等可引发下肢疼痛、麻木,而以往单纯用药物口服常常会出现一系列副作用及依赖性。中药封包疗法是一种外疗方式,近年来被医患普遍接受。中药封包可以增强局部的血运,解除对神经压迫,改善腰膝酸软、腿痛麻木症状。

  一、腿痛腿麻的病理机制

  下肢麻木和疼痛的发生很大程度上与神经压迫、血供障碍、炎症刺激有关,例如由于长期的坐姿姿势问题引发腰椎间盘突出并压迫坐骨神经而导致的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现象,以及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引发局部肌肉、组织的缺血、缺氧状态,导致神经受刺激及损害后引发感觉障碍,并引发下肢的麻木、疼痛等症状;软组织损伤炎症反应,也会刺激周围末梢神经从而引发疼痛,血管痉挛、肌肉紧张,更加重了血供障碍,形成恶性循环,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导致感觉信息传递延迟,故患者通常感到肢体沉重、麻木,甚至伴随针刺性疼痛。

  二、中药封包的治疗原理

  腿痛腿麻的中药封包治疗,从物质基础来看,包含中药渗透、中药温热和中药经络三大作用机制。药物由皮肤渗透至深部组织,起到活血祛瘀、消肿止痛、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炎性渗出物的吸收的作用;中药温热后可扩张血管,增加局部血液供应,缓解肌肉痉挛状态,减轻神经的敏感度;中药经络理论认为药物刺激有关穴位,疏通气血运行不畅的经络,起到治疗作用。中药封包中的有效物质,如挥发油、生物碱、水溶性、脂溶性有效成分可通过皮肤屏障,直达病灶,省略口服中药的首关效应,提高了生物利用度。热能的传导可加快药物分子的运动,增强药物的渗透性,提高了治疗的针对性。

  三、中药封包的组方配伍

  中药封包组方多以活血通络化瘀为主,以当归、红花、川芎、丹参等活血止痛药物为常用,当归具有补血活血的作用,可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疼痛;红花味辛性温,善入血分,活血通经,对瘀血阻滞疼痛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川芎被誉为“血中之气药”,能活血行气、通经止痛,对于气滞血瘀疼痛具有较好的疗效。温通寒凉之品肉桂、干姜、艾叶等具有温通经络、消散寒邪、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功效。祛风除湿之品独活、威灵仙、桑寄生等具有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等功效,适用于风湿性痹痛。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活血化瘀药物可有效减小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微循环及阻止血小板聚集,而温通类药物可有效扩张血管、促进组织的代谢。

  四、中药封包的制作工艺

  中药封包的制作工艺对治疗效果有一定影响,要做到标准、规范操作。选药原则新鲜无霉,中药应粉碎至80-100目,保证有效药物质的释放,处方中各中药药粉按比例混合,加入适当的药用酒精或醋调成糊状,用透气性较好的纱布包裹成封包。包裹大小按治疗的部位确定,通常大小为10厘米×15厘米,厚度约2-3厘米,热敷的方法可用微波炉加热2-3分钟或蒸锅中蒸制5-8分钟,使封包内的温度保持45-50℃。温度的掌握非常关键,温度过高会烫伤皮肤,温度过低影响药效,中药封包封口须好,既保证中药不外泄,也保证封包透气适度,便于有效药质的挥发和透皮吸收。

  五、中药封包的临床应用

  中药封包在临床用于治疗各种腿痛腿麻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特别是对坐骨神经痛、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下肢麻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中药封包治疗坐骨神经痛效果是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的活动能力。中药封包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下肢麻木的效果是减轻麻木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中药封包治疗频度是每日1-2次,每次20-30分钟,2-4周为1个疗程。临床治疗观察中发现,经过治疗1周患者疼痛评分开始下降,2周后麻木症状明显减轻,经过4周后大多数患者症状基本消失。针对腿痛腿麻的发病机制不同疗效不尽相同,血瘀型、寒湿型患者的疗效优于其他病因,对神经根严重受压的患者需要其他方法协助治疗。

  六、结语

  中药封包作为中医外治中的独特优势疗法之一,属于中医特色治疗方法。中药封包应用热药热熨的方法,通过药物渗透和温热效应治疗本病,可达到消除局部血瘀,疏通经络,解除患者腿痛腿麻的病痛。中药封包相对于口服药物而言,又避免了对消化道产生影响的特点,疗效肯定,减少了不良反应,同时增加了患者依从性,便于临床应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