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聊聊常见的乳糖不耐受

2025-07-30 09:47:29 杭州禾芸嘉医院儿科 王珍

  作为一名儿科医生,经常碰到或听到“乳糖不耐受”。乳糖不耐受并不少见,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70%成人受此影响。

  一、什么是乳糖不耐受?

  乳糖,在自然界中只存在于哺乳动物的乳汁中,比如人母乳、牛奶、羊奶、奶制品等。人母乳中乳糖含量最丰富(前奶含量高于后奶),约为7g/100mL,牛乳中含量为4.5g-5g/100mL。正常足月儿一般每天可消化乳糖60-70g。

  乳糖不耐受,是指摄取含乳糖的食物后出现相关症状,如腹痛、腹胀、食欲不振、恶心、腹泻等。乳糖进入人体后,在小肠被小肠上皮细胞分泌的乳糖酶分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才被人体吸收和利用。如果肠道乳糖酶分泌不足或乳糖酶活性下降,相当多的乳糖无法被小肠吸收,而直接进入结肠,大量乳糖在结肠内被肠道细菌转变为短链脂肪酸和氢气,可引起腹胀、腹痛、腹泻等乳糖不耐受的症状。

  二、乳糖不耐受的常见类型

  常见的乳糖不耐受主要有以下3种类型:

  1.发育性乳糖酶缺乏:由乳糖酶水平暂时性偏低引起的,主要是因为小婴儿肠道没有完全发育成熟,不能分泌足够多的乳糖酶,多见于早产儿,通常表现为出生不久即出现的水样便、泡沫便,次数明显偏多。随着年龄增长,肠道逐渐发育成熟,可自行好转。

  2.继发性乳糖吸收不良:由于各种原因(如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腹泻)导致肠黏膜受损,肠黏膜暂时不能分泌足够的乳糖酶,可出现继发性乳糖吸收不良。常见的是婴幼儿一次急性腹泻后,迁延不愈。随着肠黏膜的逐渐恢复,通常在数周到数月内自行恢复。

  3.获得性原发性乳糖酶缺乏:也称“成人型乳糖酶缺乏”或“乳糖酶不持久症”,最为常见,是指随年龄增长而出现基因调控的乳糖酶生成减少,主要影响成人(3-6岁以下少见),亚洲和非洲人群中最常见。通常表现为成年人一喝牛奶就肚子不舒服,甚至腹泻。年龄较大的儿童和青少年,也会有类似成年人的乳糖不耐受。如果孩子有慢性腹痛/腹泻,可在医生指导下排除乳糖不耐受的可能。

  有研究表明,汉族成人中的乳糖不耐受发生率远高于蒙古族和维吾尔族等祖祖辈辈均有饮奶习惯的民族。国内汉族成人中,很多人在婴幼儿期后的长时间里都不喝奶,肠道乳糖酶分泌相应减少,“用进废退”,等再重新摄入一定量乳糖时,肠道不能分泌足够多的乳糖酶,乳糖吸收不良而出现症状。

  注:还有一种罕见类型,叫做“先天性乳糖酶缺乏”,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是由先天性乳糖酶缺乏或活性不足而引起的出生后就持续腹泻,还可能存在高钙血症和肾钙沉着症,不处理会影响生长发育,严重可危及生命。世界范围内已上报病例数量最多的是芬兰人群。

  三、乳糖不耐受,还能喝奶吗?

  1.儿童的发育性乳糖不耐受和继发性乳糖不耐受

  如果乳糖不耐受对孩子没有明显影响,不影响生长发育、不引起脱水和/或难以护理的红屁股,可不做干预,耐心等待自愈。如果对孩子有明显的影响,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低乳糖或无乳糖奶。乳糖不耐受具有剂量依赖性,是否出现症状通常跟摄入的乳糖量有关,所以低乳糖奶也可能会改善症状。

  2.成人型乳糖酶缺乏

  大多乳糖不耐受者,可耐受一定量的乳糖,没必要完全不喝奶,通常一次少量喝奶并没有明显症状。乳糖不耐受者,如果能坚持每天少量多次喝奶(30-60mL/次)、逐渐增加每天的牛奶摄入量,并与其他食物一起食用,乳糖不耐受的症状通常会逐渐有所改善。研究显示,大多乳糖不耐受者最终能够单次耐受约12g的乳糖(相当于240mL牛奶),特别是在乳糖与其他食物一同摄入时,可能几乎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乳糖不耐受症状明显的,可以喝无乳糖奶,还可以喝酸奶、吃奶酪,发酵过的奶制品乳糖含量低,有助于改善症状。

  总之,乳糖不耐受不少见。如果孩子或大人有消化道症状,不妨考虑一下乳糖不耐受的可能。乳糖不耐受不代表不能喝奶,少量多次喝奶可能逐渐改善乳糖不耐受。现在市面上的无乳糖奶也越来越多了,无乳糖奶同样可以帮我们补钙。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