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科普你我他之第一课,您对ICU知多少
一、ICU的基本概念与起源
ICU(重症监护室)是医院里专门收治危急重症病人的特殊区域。它不算独立科室,而是跨学科的医疗单元,整合了先进设备、专业医护团队和科学管理,为重症病人提供全方位精准的救治与护理。其起源能追溯到20世纪中期,“二战”时,大批重伤员需要集中看护救治,催生了类似ICU的医疗单元。战后,这种集中救治模式慢慢在普通医院普及。1958年,美国医生彼得·萨法尔建起全球首个规范化ICU,这也标志着现代重症医学正式诞生。随着医学发展,ICU的设备和诊疗水平不断提升,成了现代医学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二、ICU的核心功能
1.重症监测
ICU里头摆满了各种先进的监测仪器,能一刻不停地盯着病人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体温、血氧饱和度等生命指标。这些数据就像患者生命的晴雨表,医生护士靠着它们,能随时掌握病人的病情变化,给诊断和治疗打下基础。就如心电监护仪,能实时显示病人的心跳,一旦出现心律不齐之类的问题,医护人员马上就能发现并处理。
2.多器官支持
要是病人身体好几个器官都出了问题,甚至不行了,ICU里有办法给这些器官做支持治疗。如呼吸机这东西,能帮那些喘不上气的人维持呼吸;血液净化的机器能替坏了的肾干活,把身体里的脏东西、毒素排出去;还有ECMO,要是心肺功能差到不行了,它能临时顶替心肺的活儿,给病人恢复争取点时间。
三、ICU的特殊环境
1.仪器设备
ICU里仪器设备真不少,心电监护仪、呼吸机这些常见的不说,输液泵、除颤仪、血气分析仪也都在这儿。这些家伙就像医生护士的千里眼、顺风耳,能随时盯着病人的情况,给出准数,帮着医生护士更好地治疗。
2.医护团队
ICU里的医护人员专业又默契,有医生、护士、呼吸治疗师、临床药师和营养师。医生定治疗方案,护士全天守着患者,呼吸治疗师管呼吸支持,药师指导用药,营养师配营养餐,大家各干各的,配合得特别好。
3.探视制度
ICU为给病人创造安静洁净的恢复环境、降低感染风险,对探视管理较为严格。探视时间不长,且家属需按规定穿隔离衣,佩戴口罩和帽子,同时要穿鞋套并进行手消毒。家属可能觉得麻烦,但这都是为了病人能早点好起来。
四、常见进入ICU的疾病
1.严重创伤
车祸、高处坠落这类严重外伤,常造成大出血、多器官受损,患者得进ICU,接受细致监测和救治。
2.严重感染
如败血症、重症肺炎这类感染,会引起全身发炎,让多个器官出问题,得进ICU,用强效药抗感染,还得支持器官。
3.急性心脑血管疾病
如急性心梗、脑出血、脑梗这类病,发作突然、情况严重,可能要命,得在ICU紧急救治和监测。
4.术后高危患者
心脏、肝脏、胰腺这类大手术,做完后病人情况常不稳定,还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因此得进ICU观察治疗。
五、对ICU的常见误区
1.进入ICU就意味着没救了
不少人觉得只有快不行的病人才进ICU,这想法其实不对。ICU是把好资源集中起来,救那些病重但还有希望好的人,用好设备和专业法子帮他们熬过难关,让更多人能治好。说真的,不少进了ICU的人,治完是能好起来回家的。
2.ICU费用极高,普通家庭难以承受
ICU花费不低,毕竟里头用的都是挺先进的仪器、好药,医生护士也得时刻盯着,费不少劲儿。好在现在医保政策越来越全,这部分开销不少能报,家里的压力能小很多。医生看病时,也会多考虑病人情况和家里经济条件,治疗方案尽量合理,不会让患者花冤枉钱。
3.ICU里的患者都很痛苦
ICU里的病人,不管是病本身还是治疗时,都可能不好受。医生护士会想各种办法帮他们减轻痛苦,如用些止痛、安神的药。同时,也会在心理上安慰、支持他们,帮着建立起打败病魔的信心。
六、ICU的发展与未来
医学技术日新月异,ICU也在不断向前。眼下,治疗上更讲究精准和贴合个人情况,不光尽力挽救生命,也更看重病人后续的生活品质。往后,大数据等技术用在医学上,ICU的监测和治疗能力肯定能再上一个台阶,给更多重症病人带去盼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