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尿酸超标=痛风?这些“隐形杀手”可能更危险

2025-08-06 09:16:26 桂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许琳琳

  体检报告上“尿酸520μmol/L”的数字,是不是让你心头一紧?但膝盖、脚踝都不疼,又松了口气,安慰自己“没症状就没事”。事实上,尿酸超标绝非只有痛风一个威胁。这种代谢废物若长期居高不下,会像“隐形杀手”一样悄悄损伤肾脏和血管,甚至诱发肾衰竭、心梗等致命疾病。临床数据显示,约80%的高尿酸血症患者从未发作过痛风,但他们的器官损害可能早已开始。

  一、不止痛风:尿酸超标的三大“暗伤”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产物,正常情况下经肾脏排出,男性血尿酸应低于420μmol/L,女性低于360μmol/L,超过这个值就属于高尿酸血症。它的危害远不止关节肿痛:

  肾脏的“沉默杀手”:尿酸结晶会在肾脏沉积,早期表现为尿中出现泡沫(蛋白尿),若不干预,会逐渐发展为“尿酸性肾结石”,患者出现腰痛、血尿,严重时结石堵塞输尿管引发肾积水。更危险的是“慢性尿酸性肾病”,长期高尿酸会缓慢破坏肾小管和肾小球,导致肾功能逐渐衰退,约10%-20%的高尿酸患者最终会发展为尿毒症,需要终身透析。这种肾脏损伤在早期几乎没有症状,等到出现乏力、水肿时,肾功能可能已丧失50%以上。

  血管的“腐蚀剂”:尿酸水平每升高60μmol/L,高血压风险就增加15%,冠心病风险增加12%。尿酸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就像在血管壁上“生锈”,导致血管狭窄、弹性下降。研究发现,高尿酸血症患者发生心梗、脑梗的概率是正常人的2倍,且发病年龄更早,部分30多岁的患者就因血管病变突发心梗。

  代谢紊乱的“加速器”:高尿酸往往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相伴而生”,共同构成“代谢综合征”。它不仅会削弱胰岛素的敏感性,使得血糖控制变得更加困难;还会加速脂肪的合成,引发腹型肥胖,从而形成“高尿酸→代谢异常→体重增加”的恶性循环。

  与痛风的剧烈疼痛不同,这些损害悄无声息,等到出现症状时往往已造成不可逆损伤。尤其男性、肥胖者、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群,更要警惕这种“无症状的危险”。

  二、误区:没痛风就不用管?

  “没发作过痛风,尿酸高一点没关系”是最常见的认知误区。事实上,痛风发作只是尿酸超标的“冰山一角”,没症状不代表没伤害:

  无症状不代表尿酸不高:即使从未痛风,尿酸持续超过540μmol/L时,肾脏损伤的风险会增加3倍。临床中不少患者因肾结石或肾功能不全就诊时,才发现尿酸已超标多年。

  痛风发作是“最后的警告”:关节肿痛说明尿酸结晶已大量沉积,此时器官损伤可能已持续数年。研究显示,首次痛风发作前,患者平均已有7年高尿酸史,期间肾脏和血管的损害一直在进展。

  药物干预有“时间窗”:当尿酸超过540μmol/L,或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时,即使无症状也需药物治疗。拖延干预会使尿酸结晶在器官中“根深蒂固”,后期治疗难度大幅增加。

  三、降尿酸的“避坑指南”

  低嘌呤饮食的“加减原则”:减少高嘌呤食物(动物内脏、浓肉汤、海鲜、啤酒)摄入,这类食物每100克含嘌呤超过150毫克,会快速升高尿酸。可适量吃中嘌呤食物(瘦肉、豆类、蘑菇),每日总量不超过100克,且需水煮后弃汤再烹饪(减少50%嘌呤)。增加低嘌呤食物(蔬菜、水果、全谷物),尤其是樱桃、草莓等富含花青素的水果,能促进尿酸排泄。

  饮水的“黄金标准”:每天喝够2000-2500毫升水,以白开水、淡茶水为佳,避免含糖饮料(果糖会促进尿酸生成)。睡前喝100-200毫升水,可预防夜间尿液浓缩导致的尿酸结晶沉积。

  运动的“正确打开方式”:选择快走、游泳等中等强度运动,每次30分钟,每周5次。避免剧烈运动(如快跑、举重),剧烈运动可能导致尿酸短暂升高。运动后及时补水,避免脱水使尿酸浓度升高。

  药物治疗的“时机把握”:对于无症状者,若尿酸水平超过540μmol/L,或伴有高血压、肾病等情况,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降尿酸药物(如别嘌醇、非布司他)。在服药期间,需定期监测尿酸水平(每月一次)及肝肾功能(每三个月一次),以预防药物可能带来的副作用。

  高尿酸血症的管理就像“温水煮青蛙”,忽视它会逐渐陷入危险。别让“没症状”成为麻痹自己的借口,从控制饮食、规律运动开始,把尿酸降到安全范围,才能远离那些看不见的“隐形杀手”。记住,体检报告上的数字比关节疼痛更值得警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