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食同源食材的选购:教你辨别真假好坏
在日常生活中,药食同源的食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既可以作为食物满足我们的味蕾,又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能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然而,市场上的药食同源食材质量参差不齐,真假难辨。作为中药房主管中药师,我有责任为大家科普如何选购优质的药食同源食材,辨别它们的真假好坏。
一、常见药食同源食材的种类与功效
(一)常见种类
常见的药食同源食材有很多,比如山药、枸杞、红枣、桂圆、莲子、百合等。这些食材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买到,并且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功效。
(二)功效举例
山药具有健脾益胃、滋肾益精的功效,对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等症状有很好的调理作用。枸杞能够滋补肝肾、益精明目,常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等情况。红枣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作用,适合气血不足、失眠多梦的人群。
二、选购药食同源食材的重要性
(一)保障健康
优质的药食同源食材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效,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如果购买到劣质或假冒的食材,不仅无法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还可能对身体造成损害。
(二)经济价值
合理选购食材可以避免浪费金钱。购买到优质的食材,其效果更好,性价比更高,而劣质食材可能会让我们花了钱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
三、辨别药食同源食材真假好坏的方法
(一)外观辨别
不同的药食同源食材,其外观是判断品质的直观依据。以枸杞为例,优质品颜色自然醇厚,呈深沉的暗红色,果粒圆润饱满,大小分布均匀,表面覆盖着一层淡淡的自然光泽,干燥度适中,捏起来不黏手。而劣质枸杞往往经过人工染色,颜色过于鲜艳刺眼,凑近能闻到刺鼻的硫磺味或其他异味,果粒干瘪皱缩,大小参差不齐,甚至混有破碎的果屑。
再看山药,新鲜的山药表皮光滑细腻,颜色呈均匀的土黄色或淡黄色,整体无损伤,更没有斑点、霉点或腐烂的痕迹,用手触摸质地坚硬。若山药表皮出现褐色或黑色的斑点,甚至局部变软、发霉,那很可能是储存不当导致变质,不仅营养流失,还可能产生有害物质,不宜食用。这些外观特征的差异,是辨别食材优劣的重要参考。
(二)气味辨别
气味是辨别药食同源食材优劣的关键信号。优质食材往往带着独特香气:红枣的甜香温润绵长,似糅合了阳光的暖意;百合的清香纯净清新,带着自然的甘冽。若食材散发刺鼻气味,如硫磺的呛味、油脂的哈喇味,或是霉味、腐臭味,多半已变质或经不良加工,不仅风味尽失,还可能危害健康。
(三)口感辨别
口感是判断药食同源食材质量的重要标尺。优质食材的口感往往自带特质:如莲子入口粉糯绵密,细细咀嚼便有清甜回甘,余味悠长;若莲子口感生硬干涩,咀嚼时带渣,甚至泛着苦涩味,大概率是采摘过早、储存不当或品种劣质,不仅失去本味,营养也大打折扣。
四、不同药食同源食材的具体选购要点
(一)山药
选购山药时,新鲜品宜选表皮光滑细腻、无破损斑点、粗细均匀的,捏起来质地坚硬,这样的山药水分充足、口感脆嫩。若买干山药片,需留意颜色是否呈自然的黄白色,避免过于惨白(可能熏硫),同时检查有无虫蛀孔洞、霉斑或结块,优质干品应干燥疏松,断面平整无杂质。
(二)枸杞
选购枸杞,应选颜色自然暗红、果粒饱满有光泽的,入口甜润带微苦回甘。若见颜色艳红刺眼,或闻之有刺鼻硫磺味,多是染色或熏蒸加工,不仅失却本味,还可能有害健康,需避之。
(三)红枣
选购红枣时,要选择色泽红润、果肉饱满、口感甜美的。如果红枣颜色暗淡、果肉干瘪,很可能是存放时间过长或品质不佳的红枣。
(四)桂圆
选购桂圆时,要选择外壳坚硬、无裂缝、果肉饱满、口感甜润的。如果桂圆外壳松软、有异味,那么很可能是变质的桂圆。
五、市场上常见的药食同源食材造假手段
(一)染色
为了让食材看起来更美观,一些不良商家会对药食同源食材进行染色。例如,将劣质的枸杞染色使其看起来颜色鲜艳。
(二)硫磺熏蒸
硫磺熏蒸可以延长食材的保质期,使食材看起来更鲜亮。但硫磺熏蒸后的食材会残留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有害。
(三)以次充好
一些商家会用劣质的食材冒充优质的食材进行销售,比如用普通的莲子冒充优质的湘莲。
六、如何避免购买到劣质或假冒的药食同源食材
(一)选择正规渠道购买
建议大家选择正规的超市、药店或农贸市场购买药食同源食材。这些地方的食材来源相对可靠,质量有一定的保障。
(二)查看产品标识
购买食材时,要仔细查看产品的标识,包括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地等信息。如果产品标识不清晰或缺失,那么很可能是劣质或假冒的食材。
(三)了解食材知识
多了解药食同源食材的知识,熟悉它们的外观、气味、口感等特质,购买时就能凭借这些细节精准辨别真假与优劣,避免踩坑,选到优质食材,既保营养又护健康。
七、总结
药食同源食材的选购至关重要,它关系到我们的健康和经济利益。通过了解常见食材的种类与功效、掌握辨别真假好坏的方法、注意不同食材的选购要点以及避免购买到劣质或假冒的食材,我们可以选购到优质的药食同源食材,充分发挥它们的养生保健作用。希望大家都能学会正确选购药食同源食材,享受健康美好的生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