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警惕沉默的“杀手”:肺栓塞

2025-08-15 09:36:43 东营市胜利油田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隋婧婧

  大家是不是偶尔能在新闻上看到这种报道,一个年轻人坐了几个小时飞机,下飞机后突然出现胸痛、胸闷、咳嗽带血。是不是也听说过身边有这种情况,有的老人做完手术卧床一段时间,终于盼到能下床上个厕所,在厕所里突然倒地不起,没了心跳和呼吸。这些人都得了同一种病,那就是肺栓塞。

  肺栓塞是一种潜在致命性的疾病,严重的急性肺栓塞可以在悄无声息间突然发病,并且迅速致命,被称为沉默的杀手,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了解肺栓塞的防治知识,是守护呼吸健康的第一步,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至关重要。那么,下面我们就一起了解一下这一疾病。

  首先什么是肺栓塞?通俗地讲,就是肺部血管的“交通堵塞”,血栓堵住了肺动脉,影响了肺部的血液供应和氧气交换。那堵住肺动脉的血栓是从哪里来的呢?血栓大多来源于下肢的深部静脉,当下肢深静脉的血流速度减缓、血液粘稠或者血管内皮损伤,血管内就会形成血栓块,在血流的不断冲击下,血栓块就像河流中的“漂浮物”,顺流流到肺部,最终堵在和它大小相当的肺动脉中,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

  血栓栓子堵住肺动脉后可能出现突发的尖锐的胸痛,深呼吸或咳嗽时疼痛加剧,类似“胸口被刺中”的感觉。也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常被描述为“气不够用”或“像被人掐住脖子”,通常在活动时加重,休息的时候也可能出现。有一部分人会出现咯血,咳出带血丝或粉红色泡沫状的痰液,出血量通常较少。严重的会出现晕厥,表现为突然出现的意识丧失,伴随面色苍白,出冷汗,这往往提示患者的血栓块较大,完全堵塞了肺的大动脉,就像汽车的发动机内部被堵住汽车就无法开动,承担着给全身输送血液功能的“心脏泵”不工作了,人就会出现猝死。还有一部分病人会出现心动过速、低热以及下肢肿胀等等。

  哪些人容易得肺栓塞呢?首先是长时间不动的人群,比如久坐久站或者是久卧,如长途飞行,外伤骨折,久病或手术后卧床,下肢血液容易淤积,形成血栓。再就是高龄人群,血管弹性变差,血液容易凝滞。还有孕妇以及产后的女性,由于体内激素的变化,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肥胖人群中,血管受压,血液粘滞,影响血液的流动,也容易形成血栓。再就是一些有基础疾病的病人,比如心脏病、肺病、急性感染、恶性肿瘤等等。

  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得了肺栓塞呢?如果你有上述的危险因素,并且出现了相应的症状,那就不要犹豫,找医生帮你进一步明确诊断。通过完善血液中与血栓相关的指标,比如凝血、血浆D二聚体的化验,D二聚体升高的病人,进一步通过影像学的检查手段,做下肢静脉超声和肺动脉的增强CT检查,就可以判断下肢和肺动脉内有没有血栓了。

  如果确诊了肺栓塞,也不要害怕。肺栓塞是一个可以治疗的疾病,急性重型的肺栓塞如果送医及时,通过药物溶解血栓或者介入手段用器械从血管内取出血栓,让血管重新畅通,很大概率能挽救患者的生命。普通的肺栓塞,可以通过静脉输注肝素、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或者口服抗凝药物来治疗。

  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预防肺栓塞呢?首先是运动预防,久坐后定时起身活动,如办公室工作、长途旅行,每小时活动下肢,做抬腿勾脚尖动作。其次调节自己的饮食,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保证膳食纤维摄入,促进肠道蠕动,控制油脂和盐分的摄入,避免血液过于粘稠。再者不能穿过紧的衣物,比如过紧的袜子,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对于术后或因病卧床的人,能早下床的早下床,能勤翻身的勤翻身,按摩下肢,应用血栓弹力袜,住院期间的病人还可以应用抗凝药物或防血栓泵来进行血栓的预防。

  肺栓塞虽然危害大,但是可防可治。要了解肺栓塞的症状,识别肺栓塞的风险,及时就医,做好预防工作。记住这些关键,在肺栓塞的防治斗争中我们就成功了一大半。希望危险的肺栓塞可以远离我们每一个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