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止吐:骨髓瘤治疗期间如何科学护理减轻不适
化疗是骨髓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但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常常让患者痛苦不堪,甚至影响治疗依从性。这些反应不仅来自药物对胃肠道的直接刺激,还与化疗药物引发的神经反射、激素变化有关。做好科学护理,能有效减轻不适,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治疗。
一、化疗前:提前干预,降低反应风险
预防往往比治疗更有效。在化疗开始前,患者和家属可以做好这些准备:
饮食调整:化疗前1-2小时可进食少量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面条等,避免空腹或过饱接受治疗。空腹可能加重胃部不适,过饱则会增加呕吐风险。同时,提前避开油腻、辛辣、气味浓烈的食物,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
环境准备:化疗当天尽量选择通风、安静、整洁的环境休息,避免接触厨房油烟、香水等刺激性气味,这些气味可能诱发恶心感。
药物预防:医生通常会在化疗前开具止吐药,如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昂丹司琼等),需严格按医嘱提前服用,不要因“还没吐就不吃”而擅自停药。
二、化疗中:细微护理,减轻实时不适
化疗过程中,胃肠道反应可能逐渐显现,此时的护理重点是减少刺激、缓解症状:
体位与呼吸调节:若出现恶心感,可采取半坐或侧卧姿势,避免平躺时呕吐物误吸入气管。同时尝试深呼吸:用鼻子缓慢吸气4秒,屏住呼吸2秒,再用嘴缓慢呼气6秒,重复几次可放松身心,减轻恶心感。
分散注意力:通过听舒缓的音乐、看轻松的视频、与家属轻声聊天等方式转移注意力,减少对“可能呕吐”的焦虑,因为紧张情绪会加重胃肠道反应。
及时沟通:若恶心感明显或出现呕吐,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可通过调整止吐药剂量或种类缓解,切勿硬扛。
三、化疗后:科学养护,促进胃肠恢复
化疗结束后,恶心呕吐可能持续1-3天,此时的护理关键是帮助胃肠道功能逐步恢复:
饮食策略:呕吐停止后,先从少量温水、米汤、面汤等流质食物开始,每次只喝1-2汤匙,每隔10-15分钟尝试一次,待胃肠适应后再慢慢增加量。避免进食过冷或过热的食物,温度接近体温更易被接受。
口腔护理:呕吐后及时用温水漱口,清除口腔内残留的呕吐物,避免异味刺激再次引发恶心。
少量多餐:化疗后1周内,建议每天吃5-6餐,每餐量不宜过多,以清淡、高营养、易消化的食物为主,保证营养摄入的同时减轻胃肠负担。
四、特殊情况:及时就医别拖延
若出现以下情况,需及时联系医护人员,避免延误处理:
呕吐频繁(一天超过4次),无法进食进水,出现口干、尿少等脱水症状;呕吐物中带血或呈咖啡色;伴随剧烈腹痛、头痛或意识模糊;恶心呕吐持续超过3天,影响睡眠和日常活动。
五、心理调节:减少焦虑有助恢复
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加重胃肠道反应。家属可多陪伴患者,鼓励其表达感受,通过讲述轻松的话题、引导冥想等方式帮助放松。
总之,骨髓瘤化疗期间的恶心呕吐虽常见,但通过提前预防、科学护理和及时干预,大部分患者都能有效缓解,顺利完成治疗。患者和家属不必过度恐慌,配合医护人员做好细节管理,就能最大限度减轻不适,为康复打下基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