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心脏突然“罢工”,应警惕来势汹汹的“心肌风暴”

2025-08-22 09:21:30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综合重症医学科 张黎

  你可能听说过感冒会引发肺炎,却未必知道,一场普通的感冒或腹泻,竟可能在短短几天内演变成致命的“心脏危机”。暴发性心肌炎就像一位潜伏的“杀手”,常披着“感冒”的外衣悄然来袭,一旦发作便如“风暴”过境,短短24-48小时内就能让健康心脏陷入衰竭。近年来,这种凶险的疾病在青少年和青壮年中并不少见,了解它的“作案套路”和预警信号,才能在关键时刻守住生命防线。

  一、从“小感冒”到“心脏罢工”的诡异升级

  暴发性心肌炎的“作案路径”往往充满迷惑性。多数患者发病前1-2周,都有过看似普通的病毒感染经历:可能是一场持续低热的感冒,伴有咽痛、咳嗽;也可能是一次急性腹泻,上吐下泻后以为“扛一扛就好”。殊不知,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等“元凶”已悄悄潜入体内,一边在呼吸道或消化道“作乱”,一边偷偷侵袭心肌细胞。

  更危险的是人体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击”。当病毒入侵时,免疫系统会启动“防御模式”,但有时会陷入“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误区——过度激活的免疫细胞释放大量炎症因子,形成“细胞因子风暴”,不仅攻击病毒,还会无差别破坏健康的心肌组织。原本正常的心肌细胞迅速水肿、坏死,心脏收缩功能急剧下降,就像一台精密的发动机突然被卡住,全身血液循环瞬间“瘫痪”。

  二、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别忽视

  暴发性心肌炎的可怕之处,在于早期症状与普通感冒高度重合,却在不经意间快速升级。想要识破它的伪装,就得留意身体发出的这些“异常信号”:

  第一阶段:感冒的“升级版”不适

  病毒感染初期,除了发热、乏力、咽痛等常见症状,会出现一些“不对劲”的细节:比如平时轻松爬上三楼,现在走几步就胸闷气短;感冒后总觉得胸口发紧,像被人按住了胸口;或者莫名心慌,安静时能听到自己“咚咚”的心跳声。这些都是心肌受累的早期预警。

  第二阶段:心脏发出的“紧急警报”

  随着心肌损伤加重,症状会急转直下:突然出现剧烈胸痛,像被巨石压住;呼吸变得困难,哪怕坐着不动也觉得氧气不够;皮肤变得湿冷苍白,手脚冰凉出冷汗;甚至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迷惑性”症状,容易被误诊为肠胃炎或急腹症。此时心脏已不堪重负,随时可能“罢工”。

  第三阶段:全身器官的“求救信号”

  当心脏泵血功能衰竭,全身器官会因缺血缺氧发出“哀嚎”:尿量突然减少,说明肾脏灌注不足;意识变得模糊,提示大脑缺氧;下肢水肿、颈静脉怒张,都是血液循环受阻的表现。这个阶段若不及时救治,死亡率可高达50%。

  尤其需要警惕的是青少年和儿童患者。他们表达能力有限,可能只会说“肚子疼”“没劲”,家长若误以为是普通感冒或肠胃炎,很容易延误治疗。如果孩子感冒后出现精神萎靡、面色苍白、不愿活动、拒绝进食等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

  三、如何远离这场“心脏风暴”?

  暴发性心肌炎虽凶险,但做好预防能大大降低风险:

  增强免疫力是基础: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度运动,让免疫系统保持“最佳状态”。尤其要保证充足睡眠,熬夜会显著降低免疫力,给病毒可乘之机。

  感冒后别硬扛:病毒感染后若出现胸闷、心悸、乏力等症状,要及时休息,避免剧烈运动。研究发现,感冒期间剧烈运动可能诱发心肌炎,这就是为什么不建议“感冒后跑个步发汗”。

  及时接种疫苗:流感疫苗、新冠疫苗等不仅能预防呼吸道感染,也能减少病毒诱发心肌炎的风险,尤其适合儿童、青少年和免疫力较弱的人群。

  高危人群早警惕: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先天性心脏病的人,感染后要密切关注心脏症状,一旦不适及时就医。

  暴发性心肌炎就像一场突如其来的“心脏风暴”,但它并非不可战胜。了解它的“作案规律”,识破它的“伪装信号”,在出现不适时及时就医,就能大大提高救治成功率。记住,面对这种疾病,“早一秒发现,就多一分生机”——守护心脏健康,从读懂身体的求救信号开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