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揭秘“人体过滤器”:肾脏如何为生命“净化血液”

2025-08-25 09:30:16 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周慧慧

  在人体这个精密的“生态系统”中,肾脏被誉为“过滤器”,这一称号背后藏着怎样的科学原理?每天,我们的心脏泵出约8000升血液,其中1/5会流经肾脏,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处理后,最终形成1-2升尿液排出体外。这个看似简单的过程,实则是人体最精密的“净化工程”,让我们揭开肾脏作为“过滤器”的神秘面纱。

  微观世界的“过滤工厂”:肾单位的精密运作

  肾脏的过滤功能源于其微观结构——肾单位。每个肾脏约有100万个肾单位,如同100万台微型过滤器同时工作。肾单位由肾小球和肾小管组成,前者像一张精密的“滤网”,后者则像一条“处理管道”。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直径仅7-10微米的毛细血管球会发挥“筛滤作用”:分子量较小的水分、葡萄糖、电解质、尿素等物质被过滤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而红细胞、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则被保留在血液中。这个过程如同家庭净水器的初级过滤,能快速分离血液中的“可处理成分”与“保留成分”。

  原尿进入肾小管后,真正的“精细处理”才开始。肾小管会像智能管道一样,将原尿中99%的水分、全部葡萄糖和大部分电解质重新吸收回血液,只留下含有尿素、尿酸等代谢废物的终尿。每天生成的180升原尿最终浓缩为1.5升左右的尿液,这个“浓缩”过程体现了肾脏高效的资源回收能力。

  24小时不停歇的“净化使命”

  肾脏的过滤工作从不间断,即使在睡眠中也保持高效运转。白天,由于活动量大、代谢旺盛,肾脏会加快过滤速度,尿量相对较多;夜晚,身体进入休整状态,肾脏的过滤节奏放缓,尿液随之浓缩,这就是夜间尿量较少的原因。

  这种持续运作对维持人体内环境稳定至关重要。以尿素为例,作为蛋白质代谢的“废物”,尿素若在血液中积累会导致中毒。肾脏每天能排出约30克尿素,相当于5个鸡蛋的含氮量,确保血液中代谢废物浓度始终处于安全范围。

  当“过滤器”出现故障:从微小异常到严重疾病

  肾脏这个“过滤器”看似强大,却很容易受到伤害。高血压、糖尿病、长期服用肾毒性药物等因素,都会损伤肾小球的滤过膜。就像滤网出现破洞,原本应被保留的蛋白质会漏入尿液,形成蛋白尿——这是肾脏受损的早期信号。

  若损伤持续加重,“过滤功能”会逐渐衰退。当肾功能丧失70%以上时,血液中尿素、肌酐等废物无法及时排出,会引发乏力、恶心、水肿等症状,最终发展为尿毒症。此时,患者只能依靠透析或肾移植维持生命,而透析机正是模拟肾脏过滤功能的人工替代设备。

  守护“过滤器”的日常指南

  保护肾脏这个“过滤器”,需要从生活细节入手:

  保证每日1500-2000毫升饮水量,让尿液充分冲洗尿路,减少结晶沉积;

  控制盐的摄入,每日不超过5克,避免肾脏因调节渗透压而过度劳累;

  慎用偏方和不明来源的药物,尤其要避免长期服用含马兜铃酸的中药;

  定期体检时加做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查,尽早发现“过滤器”的微小异常。

  肾脏作为“人体过滤器”,用无声的工作维持着生命的洁净。它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全身器官的正常运转。与其等到“过滤器”出现故障才匆忙维修,不如从现在开始,用科学的生活方式为它“定期保养”,让这对沉默的器官始终保持高效的过滤能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