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中药的常见误区和正确饮用的方法
在很多人的认知里,中药是天然、无副作用的,很多人认为中药随意服用,以为所有中药都可以养生。中药虽然好,但是随意饮用的情况下,会导致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症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能听别人的建议,随意服用中药,中药也可能出现不良反应。接下来带大家了解一些关于中药的相关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饮用中药的常见误区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若是饮用中药出现误区,不光会影响中药的疗效,还可能影响我们的身体。
1.不分时段随意饮用中药
很多人认为只要把中药喝进肚子就行,在中医方面来看,人体在不同时间段,身体会出现不同的变化,服用中药的时间,和最终疗效有着一定关联。例如,对于一些补益类中药来讲,若是服用时腹中没有食物,可能与胃肠黏膜直接接触,更利于吸收药物。
2.搭配食物不讲究
很多人在服用中药时,完全不会考虑药物和其他食物之间的作用,还跟日常一样,依然大鱼大肉。在服用中药期间,饮食有很多禁忌,一些生冷食物,容易伤脾胃阳气,同时也影响中药的吸收。例如,在吃一些肥肉以及油炸食品时,会增加肠胃的负担,阻碍中药药效的发挥。另外,在服用人参等滋补中药的过程中,不能吃萝卜,萝卜也会削弱滋补中药的药效。
3.混服西药
很多人选择同时服用西药和中药,但是西药的成分比较复杂,混服中西药有时不光无法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还可能出现不良反应。例如,若是同时服用牛黄解毒片和诺氟沙星,会导致肠道出现问题。在服用中药时,建议间隔一个小时以上再服用西药,避免药物之间出现不良反应。
4.自行增减药量
有些人在服用中药时,为了快速治愈疾病,私自增加药量,这种做法是非常危险的。中医会根据患者的病情以及身体情况,确定中药剂量。若是患者私自增减药量,不光无法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还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特别是一些抗生素类中药,会影响人体的肾脏功能,还会增加各种疾病出现的风险。
二、正确饮用中药的方法
饮用中药出现的误区相对较多,接下来带大家了解如何正确饮用中药,才能将中药的药效发挥到最大。
1.服药时间有学问
中药具有一定特殊性,服药时间需要因人而异,对于一些滋补类中药,尽量空腹服用。治疗肠胃道疾病的中药,也需要在饭前服用,才能达到增加有效的目的。对于一些刺激肠胃道的中药,需要在饭后服用,才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药汤温度也需合适
在服用中药的过程中药汤的温度也有讲究。中药宜温服,煎好的中药需要放置到30-37℃之间,避免中药烫口。对于一些治疗特殊病症的药物,服用温度差异比较明显。例如,一些治疗风寒的中药,需要热服。清热解火的中药,尽量温度在25℃以下服用,通过冷服的方法,治疗效果更佳。
3.快速服药,减少接触
中药呈苦味,在中药和味蕾接触时间越长的情况下,苦味则越明显。在服用中药的过程中,可以将药液快速含在口中,避免和舌根接触之后快速咽下,这样才能减少苦味的感受。在服用中药汤剂时,不能小口慢慢品尝,需要大口吞咽,减少药汁在口中的停留时间。在喝完中药后,需要用清水进行漱口,清除口内的药物残渣,同时也能保证口腔清洁。
4.注意特殊人群
中药虽然好,但是并不是所有人群都适用,对于老年人、儿童以及孕妇,服用中药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例如,孕妇的身体状况比较特殊,服用中药的过程中可能对胎儿产生影响。孕妇若是需要服用中药,需要严格遵循中医的指导,禁止服用具有活血化瘀和泻下通便的药物,这些药物可能导致早产或者流产。对于一些儿童和老年人来讲,身体情况比较特殊,必须根据年龄情况,严格控制药物剂量,并且服用中药的时间也不宜过长。
中药虽好,饮用却不能任性。希望大家可以重视中药的正确饮用方法,让中药在维护我们身体健康的道路上发挥价值,与健康相伴,拥有美好的生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