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新生儿黄疸怎么区分生理性和病理性?

2025-08-27 13:51:46 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第一人民医院儿科 陈燕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现象之一,大约有65%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都会出现黄疸,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虽然大多数黄疸都是生理性的,但是也有一部分属于病理性,需要及时干预。那么该怎么区分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呢?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按照出现时间区分

  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胆红素代谢暂时性特点所致,一般在出生后2-3天显现,4-5天达到高峰,足月儿在7-10天内自然消退,早产儿可能延长2-4周。这一过程主要与新生儿肝脏功能未完全成熟、肠道菌群未建立等因素有关,是正常的生理现象。病理性黄疸表现为“早急发现”,如果黄疸在出生后24小时内显现,需要高度警惕。母婴血型不合可能导致红细胞大量破坏,胆红素生成骤增,引发早发性黄疸。此外感染、胆道闭锁等疾病也可能引起黄疸。

  二、按照黄疸程度区分

  生理性黄疸的黄染范围从面部开始,逐渐蔓延到躯干,但很少累积四肢和手足心。皮肤颜色为浅黄色,黄里透红,巩膜黄染程度和皮肤一致。这种黄染会随时间推移变浅,最终消退。而病理性黄疸的黄染范围更广、颜色更深,黄疸可快速蔓延到全身,甚至手足心也发黄,皮肤颜色呈橘黄色或金黄色,巩膜黄染显著。例如,胆道闭锁患儿由于胆汁排泄受阻,胆红素反流入血,导致皮肤和巩膜呈深黄色,类似于“铜锈色”。

  三、按照胆红素变化区分

  生理性黄疸的血清总胆红素峰值通常较低,足月儿一般不超过221umol/L,早产儿不超过257umol/L,每日上升速度不超过85umol/L。而病理性黄疸的胆红素水平可能快速飙升,例如每日胆红素上升超过85umol/L,或总胆红素超过上述阈值,就需要警惕病理性的可能。例如严重感染可导致红细胞破坏加速,胆红素生成激增。胆道闭锁患儿胆汁无法排出,直接胆红素水平明显上升,总胆红素水平持续攀升。

  四、按照伴随症状区分

  生理性黄疸新生儿一般状态良好,吃奶和睡眠正常,体重增长符合预期。部分新生儿可能由于黄疸轻微嗜睡,但唤醒后反应良好,无其他异常表现。病理性黄疸可能伴随多系统症状,例如吸吮无力、拒奶、呕吐、腹胀,大便颜色变浅等消化系统症状;精神萎靡、嗜睡、尖叫、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发热或体温不升、体重不增、贫血等全身症状。例如,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可能因贫血出现面色苍白,胆道闭锁患儿则因胆汁淤积导致大便颜色逐渐变浅等。

  五、按照病因与治疗区分

  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适应环境的过渡现象,无需特殊治疗。可加强喂养,促进肠蠕动及胆红素排泄,适当晒太阳,注意保护眼睛和外生殖器。而病理性黄疸则需要针对病因干预。采用光疗法,通过蓝光照射将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异构体,加速排泄,是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首选方法。采取换血疗法,用于严重溶血或胆红素脑病风险极高的患儿,通过置换血液降低胆红素水平。针对病因治疗,如抗生素控制感染、免疫球蛋白抑制溶血、手术矫正胆道闭锁。

  六、家长须知

  家长可以按照以下标准快速识别生理性或病理性黄疸。先看时间,黄疸是否在24小时内出现?然后看范围,黄疸是否蔓延到四肢或手足心?最后看状态,宝宝是否拒奶、嗜睡或异常哭闹?再测胆红素,定期经皮测胆或抽血检测胆红素水平。如果出现了上述病理性黄疸特征,或是黄疸消退后再次出现,就要立即带宝宝就医。医生会检测胆红素、血常规、血型、肝功能、腹部B超等项目,明确具体病因并制定治疗方案。

  结论:新生儿黄疸在大多数新生儿中都有可能发生,如果是生理性黄疸,一般可在短时间内自行消退,无需担心。而如果是病理性黄疸,就有可能对新生儿健康造成威胁,需要及时干预。可以按照具体标准进行区分,做到科学观察和及时干预,早期发现并治疗病理性黄疸,从而保证新生儿的健康与安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